上京,崔家大院
崔太華從皇宮裡出來,便拉著楚千秋一口氣來到自己的家裡。
比起王吉宰相的家更顯得富麗堂皇,一點也沒有生活簡樸的模樣。
「賢侄,老夫年長你幾歲,與龍大將軍,劉都統都有幾分交情,託大地喊你一句賢侄。」
「今日之事,還是太過了。」崔太華將人帶回了家裡,語重心長地說道。
「小子孟浪了,只是長公主欺壓到了頭上,若我不加以還擊,將來神威軍如何在朝廷上立足。」
「只是小子沒有想到,朝廷對於神威軍的態度,竟然惡劣至此。」楚千秋也有些驚異的說道。
神威軍在上京自然是有人手的,除了牛黨,崔相外,本來萬壽寺裡也有鐵桿的支持者。
否則龍大將軍怎麼會去萬壽寺住下,就是因為雙方的關係不錯。
如今見了長公主,直接喊打喊殺。
長公主是太后的爪牙,她出來打壓楚千秋,也有替朝廷投石問路的意思,同時也表明了神威軍的政治環境在惡化。
「誒,自從牛大人退位以後,牛黨便是一天不如一天。」
「就從兩年前開始,太后娘娘像是被灌了迷魂湯一樣,對王吉那廝大加重用,就連國師大人也對此三緘其口。」
「此消彼長,自然是一日不如一日。」
「加上這一次丹俊被害,對朝廷造成了很大的衝擊。」
「老夫本想借機攻擊王吉挑撥事端,卻被他一個以退為進,打了一個措手不及。」(注:167章)
「太后娘娘堅定地支援王吉那廝,老夫也只好想辦法爭取陛下的幫助。」
崔太華有些無奈地說道。
朝廷的文官永遠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他們控制著朝廷的運轉,方方面面。
所以宰相位置的變遷,往往代表著朝廷政策的變化。
從兩年前開始,對於神威軍的施壓就開始逐步提升,如今只是果實剛剛成熟罷了。
「只怕陛下也不是站在神威軍這一邊吧。」楚千秋搖了搖頭,只要是皇帝,不可能對獨立傾向的軍隊放心的。
「陛下明斷是非,天降聖聰,宅心仁厚,乃是一代英主。」崔太華提起少年天子,忍不住地誇獎了兩句。
「等陛下大婚之日,便是太后娘娘撤簾歸政之時。」
「屆時朝政好轉,想來會有轉機。」
「老夫勸過劉都統多次,卻沒有什麼效果。」
難怪崔相你鬥不過王吉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