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史中,水鏡先生曾經說過一句話。“得臥龍,鳳雛其一者,便可安定天下!”
“臥龍”,大家都知道。指得是諸葛亮。那“鳳雛”是誰呢?
答案是龐統。
龐統的能力可以說是和諸葛亮的能力並駕齊驅的。只是苦於一直沒有好的下家,看中龐統的能力的。
這時的龐統可以說是報國無門。
後來,周瑜之死以後,龐統就來到了東吳為周瑜弔喪。
這時,故事就來了。
自從諸葛亮弔喪周瑜之死後。諸葛亮剛要離開東吳。,在江邊被人一把揪住,大笑說:“你氣死周瑜,現在卻來弔喪,明欺東吳無人!”諸葛亮一看竟是鳳雛龐統。兩人攜手登船,告訴心事。臨別時,諸葛亮還交給龐統一封舉薦信,讓他去投奔劉備。
魯肅曾經向孫權推薦過龐統。但是因為孫權見龐統長得古怪,口氣狂妄,且不把周瑜放在眼裡。所以很是生氣,併發誓永不重用他。魯肅無奈,只得寫了一封舉薦信給龐統,讓他另謀去處。
以上是《演義》記載的龐統投奔劉備之前,發生的事。
而正史有這樣的記載。
根據《三國志·蜀書·龐統傳》的記載。
周瑜去世之後,龐統送喪來到吳國。吳國許多人都聽說過他的名聲。(其實這個名聲就是指的龐統的“鳳雛”名號)等到龐統西返荊州時。(其實龐統就是荊州那邊的人)。吳地士人會聚昌門。陸績,顧勳,全琮都去了。
龐統則說:“陸先生雖如劣馬卻足力迅疾,顧先生如弱扭卻能負重致遠。”又對全琮說:“你喜好施捨,愛慕名聲,與汝南樊子昭相似。雖然智力不足,也是一時人傑啊。”陸績,顧勳對龐統說:“現在若是太平之世,真應該與您一起品評天下人士。”於是,他們與龐統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後來,龐統就回了荊州。
以上是正史記載的龐統投奔劉備之前發生的事。
龐統為人厚道,喜歡結交朋友。這是龐統的個人喜好。
龐統結交東吳的有士之士,也是為了擴大朋友圈。
龐統回了荊州之後,就開始考慮投奔哪個主公的問題了。
當時佔據荊州,並任荊州牧的劉備。可能是龐統不二的選擇。因為《演義》上說東吳那邊已經不要他了。所以他不能再考慮東吳了。
而且龐統手上還有一份諸葛亮的推薦信。你說他怎麼不會投奔劉備呢?
那龐統是怎樣認識諸葛亮的呢?諸葛亮為什麼會給龐統推薦信呢?
其實龐統認識諸葛亮是因為一個人,這個人就是水鏡先生。
龐統二十歲時去拜訪水鏡先生司馬徽。見到司馬徽之後,與他談論甚廣。兩個人從白天一直談到晚上。司馬徽也是非常敬佩這個龐統。並稱龐統稱得上南郡士人中出類拔萃的人物。由此,龐統的名聲才逐漸顯露出來。
後來,郡裡任他為功曹。
功曹是什麼官職呢?
功曹是西漢設定的一個官職。為郡守,縣令的主要佐吏。主管考察記錄業績。東漢時期比較流行。各州都有功曹的官職。
就是這樣的小官。龐統也是盡職盡責。
龐統還有一個愛好。就是喜評人物。常弘揚和愛護他人的長處。
龐統評論人物時,往往是誇大其人之能。
所以作者認為,龐統以前也評論過諸葛亮,徐庶等人。
其中,除了上面講得龐統評論諸葛亮來弔喪周瑜之事外。曾經還被徐庶評論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