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大戰之前。不管是曹操也好。還是孫,劉聯盟也好。都作出了大量的準備和排程。
那作者就把赤壁大戰前。雙方備戰的情況。分幾個方面給讀者簡要分析一下。
其實備戰赤壁,要分幾個方面來講。第一方面是人事調動;第二方面是軍備;第三方面是訓練士兵;第四方面是自然條件;第五方面是詐騙術。
那麼首先從人事調動方面說起。人事調動顧名思義,就是前期的人員調動。在三國赤壁大戰前,作這樣的人事調動對戰局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當孫權下定決心要與曹操決一死戰。把作戰總指揮的權力交給周瑜後。
周瑜這時作得第一件人事調動就是孫劉合兵。
這時的劉備駐軍在樊口。周瑜帶領船隊來到了樊口。準備與劉備相見。
劉備與周瑜在樊口相見後。幾句寒暄後,劉備這才大致瞭解了周瑜的軍隊數量。
後來劉備帶領關羽,張飛等兩千人跟在周瑜的後面,但是不歸周瑜統領。
很簡單的,孫劉兩家就合兵一處了。
而曹操這邊呢?當時曹操率領了二十萬大軍從江陵(今屬湖北)沿江東進,直逼夏口。
同年十二月,孫劉兩軍逆水而上,行到了赤壁,與正在渡江的曹軍相遇。
而當時曹軍被瘟疫所困。而新編的水軍及新附荊州水軍難以磨合,士氣明顯不足,初戰就被周瑜水軍打敗。
這時,曹操不得不把水軍“引次江北”與陸軍會合,把戰船靠到了北岸烏林一側,曹軍操練水軍,等待良機。
周瑜則是把戰船停靠南岸赤壁一側,隔著長江與曹軍對峙。
話歸原題,曹操的二十萬大軍怎麼來得?還有這些水軍。
在這之前,曹操在佔領江陵之後,獲得了劉表的七八萬水軍以及大量的軍需物資。再加上以前曹軍訓練的水軍和大量曹軍加起來總共二十多萬大軍。
這些軍隊成為了日後曹軍在赤壁大戰的主力部隊。
可是在曹軍主力部隊中,大多數都是殘兵敗將,不習水性。為曹軍之後的失敗埋下了伏筆。
赤壁大戰前雙方在軍備上都做足了文章。不管在曹軍這兒還是在孫劉聯盟這兒。赤壁戰前的軍備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決定著整個戰爭的走向。
赤壁大戰前夕,有一天,周瑜邀請諸葛亮一起商議抗曹之策。問諸葛亮水戰應該用何種兵器為先,諸葛亮的回答是弓箭。
這時周瑜說,“這時的東吳缺少弓箭。問先生能助之否?”
諸葛亮爽快地答應了。周瑜這時要諸葛亮在十日內造完十萬支箭,若不能按時完工便軍法處置。諸葛亮則說只需三日即可,並立下了軍令狀。
這才有了《演義》上的“草船借箭”的典故。
不管歷史上有沒有真正的“草船借箭”。但是諸葛亮的智慧還是令人佩服的。而且最後東吳把這十萬支箭。一一還給了曹軍。併為東吳水軍火攻曹軍提供了物質上的最大支援。
“草船借箭”這件事是這樣的。
諸葛亮當時不要任何造箭器具和工匠。而是跟魯肅那兒借了二十艘船。每艘船上分配了軍士三十個人,船上備有草人和青布。
三天後的半夜時分,江面上大霧瀰漫,諸葛亮則是請魯肅一起坐船喝酒,取箭。
結果諸葛亮和魯肅在船上喝酒。船開到了曹軍岸邊。結果因為霧大,看不清楚,曹軍開起亂箭。這些箭齊刷刷地射在了這二十艘船上的草人上了。
霧散了,諸葛亮命令船隊反回了。回到了岸邊。讓東吳士兵們計算草船上的箭。合計起來有十萬餘支。
就這樣箭夠了。
而曹操這邊兒呢,因為這時已是寒冬,北風使勁吹,船艦顛簸,曹軍中又病倒了一片。於是曹操下令將戰艦連鎖在一起,而陸軍則在岸邊安營紮寨。其實把戰艦連鎖在一起,是曹操自己發明的。而不是《演義》上講得龐統用連環計迫使曹操把戰艦連鎖在一起的。
而這種連鎖戰艦,雖然讓戰艦連鎖在了一起,可以穩定了。但是最怕的就是火攻。
下來,來談談訓練士兵。
早在周瑜還沒回來的時候。就以訓練水軍有素而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