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康坊,羅蘭苑。
“……秦樓不見吹簫女,空餘上苑風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東風惱我,才發一衿香。
……”
悽婉的歌聲若一縷輕虹盪漾在這座花樹繁盛、曲廊環繞的古樸院落裡。
院子裡花樹之間,幽蘭之旁,山石之下,飛泉左右放著一張張紅漆小几,小几後面都坐著一個或幾個衣著風雅的客人。
這些人不是長安城裡的達官貴人,就是各處書院計程車子。
此時,聽著李承乾抄的李後主這首憂思綿長,惆悵無奈的悼亡詞,不自覺就流下了眼淚……
“太子殿下,為了滅高句麗,坐守幽燕苦寒之地五年,這次更是親自率大軍出關驅虎吞狼,揚我大唐國威,沒想到……卻卻……”
一個飽含感情地聲音感嘆道。
引起周圍的人紛紛點點頭嘆息,悄悄抹去眼淚。
……
……
同一時間,在長安城的其他地方也都在傳唱李承乾抄的悼亡詞,但凡聽了這些詞的人無不被感動的落淚。
一時間長安城無論是士族貴戚還是普通百姓都在議論李承乾的不幸,為李承乾感到傷悲。
中國人在唐朝的時候大部分都還有一分人心的,李承乾以皇太子之尊,託家帶口去當時人們認為的苦寒之地駐守數年,這樣的功勞即便是被李承乾針對的過計程車族官員也是承認的。
感性且豪爽的大唐人在瞭解了李承乾先後喪子喪妻的不幸,聽著這麼悽切哀婉的詞曲,一個個恨不能立刻見到李承乾替分擔。
有的客人聽完曲子,就回去發賣家當準備自購鞍馬兵器直赴遼東,也為朝廷滅高句麗出下份力。
……
就在長安城裡一片聲的為李承乾悲感哀嘆之時,太極宮裡的訊息傳出來了。
官員士子對於李世民崇道修仙早有不滿,李安仁在太極殿上的話一傳出來,全長安城的人都相信了。
無論官員士子還是軍卒百姓心裡都是既悲且憤,一些性子烈的在大街上就口吐芬芳,把李世民這些年幹事情全部噴了一遍。
還有一些官員士子整理衣冠,報著必死之心前去太極宮,勸諫李世民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就在長安城群情激憤之時,又從太極宮傳出來一些訊息,一下子讓全長安的臣民百姓都陷入了恐慌之中。
李世民下旨罷去張成行、馬周、程銘振、薛大鼎、杜正倫、劉祥道、蘇勖、顏師古、柳奭、杜荷、趙節……等等一切在長安的太黨的官職,三族永流海外。
李安仁被叛斬刑,李安仁不肯受辱,當場撞死在甘露門外。
……
……
後頭還有一條條對新任官員的安排。
而最讓人們震驚的是,李世民明發詔旨:晉王李治侍親謹孝,仁厚待民,著晉王一家搬入太極宮武德殿居住,以便就近事親。
在李承乾遠征遼東毫無過錯的情況下,突然罷去一大批太子黨,命晉王入住武德殿。
李世民廢太子的心思已是昭然若揭。
這樣的訊息傳出,滿長安城的人都認為李世民確實是被妖道控制住了,哪怕是李承乾的政敵,新被任命的吏部書高履行都感到深深的恐懼。
一個非常強勢且不正常的皇帝,究竟會給這個天下帶什麼?
長安的臣民沒有人想償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