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們就錯了。”
說到這兒李承乾頓了頓,威嚴地掃視一圈眾人,見沒有哪一個敢臉露不屑的才接著道:“我大唐立國近三十年,如今雖然還有些外患但是我大唐卻是不懼的,可是因為內部穩定太平時間長了,人口繁衍增加,必然造成地少人多,糧食就成了大患。
所以孤王今年年初時就曾下令各地要廣修水渠,開墾良田,為的就是後世不至於如東漢末年那樣百姓吃不上飯,被張角一鼓動就天下大亂了。
你們以後都是要去地方上歷練的,出將入相,若連這些都不懂怎麼帶領百姓開懇屯田?
你們看薛卿家他就是在滄州帶領百姓修渠墾田,甚得當地百姓愛戴,和賈敦宜、鄭惠三個人被百姓稱作鐺腳太守。
原本孤王想把他們一次都調入長安,可是擔心這三個人都走了地方上百姓受苦才作罷的。
你們現在不要想著高居廟堂,首先要想著怎麼才能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孤王帶著你們來這裡就是為了讓你們,多學一些濟世裕民的本事。”
“太子殿下說的好!”李承乾才說罷,就聽後面有人高聲道。
李承乾循聲看過去,見是說話的人是高季輔,不由皺了下眉頭,暗道:高季輔乃是中書舍人,這會兒怎麼會來這裡了?
李承乾正想著高季輔已經來到他面前,一絲不苟地躬身行禮道:“參見太子殿下!”
李承乾含笑道:“高卿家平身。”
高季輔與諸遂良是好友為人正直,一直都是支援李承乾的堅定力量,所以李承乾對他的態度向來親和。
“臣今日休沐,聽說太子殿下帶著東宮官員來此檢視修築糧倉的地方,所以就冒昧前來打擾,還請太子殿下恕罪。”高季輔一板一眼地解釋他為什麼來此見李承乾。
李承乾呵呵一笑道:“你來見孤王怎麼能算有罪。”
高季輔聞言仍然向李承乾抱拳一禮道:“謝太子殿下寬宏大量。”
李承乾見此知道他定是有話要說,便含笑點點頭,朝著那一百餘名新進士一揮手示意他們去聽薛大鼎講課。
新進士見此都忙走到那邊。
“臣一路走來見此處數萬百姓躬耕田畝,人人安居樂業。剛才又聽見太子教導這些新進士,到地方上做官要為官一任造福一方,讓他們學點修渠墾田的本事,心裡感嘆太子殿下高瞻遠矚,處處為百姓著想,真乃我大唐百姓之福啊!”高季輔說著再次鄭重一禮。
雖然高季輔這一話翻說的情真意切,這一禮行的也是心甘情願,但是李承乾知道他後面一定會批評自己,不然他就不是高季輔了。
便先謙虛道:“孤王才疏學淺,原本還要高卿家多多提點,你這樣當面奉承,若是把孤王捧高了自高自大不知東西南北,那可是要誤國誤民的。”
高季輔聞言一怔尷尬一笑,很快又淡定道:“太子殿下如此謙虛真是讓老臣佩服,臣正好有一句話要說。”
“高卿家請講。”
高季輔再次躬身一禮道:“天下皆知太子殿下愛民如子,太子殿下救助災民,主持開墾龍首原,並且一力推行關中的佃租降到三成這些都是善舉。可是臣不明白太子殿下為何一定要提高糧價,又在此大修糧倉,準備秋來收購糧食呢?”
高季輔說著不待李承乾回答便接著道:“前隋儲存在倉庫裡的糧食極多,到了武德初年都沒有吃完完,可是隋煬帝不恤百姓,照樣弄天下烽煙四起國破家亡。
前鑑不遠還望太子殿下以天下百姓福祉為重,收回成命。”
李承乾聞言點點頭道:“高卿家慮得也是,不過高卿家也說了前隋是不恤百姓,並非是因為倉庫裡的糧食儲存的多了,孤王修建倉庫儲存糧食也是為了百姓,怎麼會走上隋煬帝的老路?”
高季輔聞言卻是淡然一笑道:“太子殿下所言自然有理,臣也相信太子殿下不會害民,可是此政一出天下景從,到時候經手的官員一多,太子殿下的善政也就成了惡政了。
朝廷向來都是簡刑輕政,為的就是不給下面的官吏禍百姓的機會啊!”
高季輔所說的倒是有些現代人提出的‘大社會小政府’的意思,後世也有人認為政府官員官僚作風嚴重,所以認為應該讓政府把權力交給社會。
可是誰都知道權力交給社會,也是交給具體的人和機構,這個人或者機構有錢和權以後一樣為害社會,而且政府和人民很難監管。
眾所周知的比如前些年煤礦承包給煤老闆,礦難就曾出不窮,最後還是政府把開採權收回礦難才迅速減少。
房地產交給開發商。房價就居高不下社會矛盾嚴重,現在還是政府在準備建廉租房,以期能解決這個問題。
其實把權力收在朝廷,保證百姓的參與監督的權力就好了,實在沒必要非說政府裡坐的一定是壞蛋,商人一定是好人。
李承乾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因此也斷不會聽從他的建議,中途停下他的計劃。
便淡淡地道:“朝廷儲糧,平抑糧價,引導百姓開荒乃是朝廷要做的大事不能因噎廢食,若是擔心下面的官吏藉此迫害百姓,朝廷自當派出監察御史巡視天下洗冤平獄。”
說到這李承乾看一眼還要說話的高季輔道:“今天孤王累了,高卿也早些回去,休沐一天好好與家團聚吧。”李承乾說著就先走了。
“臣¬——唉”高季輔看著李承乾走開嘆口氣,心裡卻已經打定主意,哪怕得罪李承乾,此事他要向李世民進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