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不合四六 (第1/2頁)

李世民雖然火氣上湧,但有道是當家不找事,這新年第一天在太極殿大朝上他要跟李承乾鬧出不愉快,這下面內外百官會怎麼想,最後得鬧出多大風波?

經過李泰的叛亂李世民沒之前那麼隨心所了,想到最後還是忍了。

下面群臣看見李世民不出聲以為是這對父子商量好的,所以也都不吭聲。

“農者百姓之衣食天下之根本也,孤王觀朝廷農政,多有因循守舊之政,概因執政者不通時勢變化之道也。

現在我大唐連年豐收,然穀賤傷農,遂使百姓改種桑麻,關中糧食不足,外運不至,內亂必生。

孤王現下令尚書省並下天各州縣,清算各地田畝人口數,以及種糧田畝數,種桑麻田畝數,畝年產糧數,計算清楚後,制定每年各州縣須種糧田畝數,各地須種糧田畝須能養活該地之人,人多地少之州縣須上報朝廷統一重新安排。

各地州縣官吏應詳查各荒地數量,報上朝廷由尚書省匯同中書省門下省制定各地每年荒地開墾田畝數,水渠開挖裡數……

各地州縣要開墾荒地須有鐵器,所以準當地有鐵礦之州縣上報朝廷建立鐵器作坊,由朝廷統監督打造農具,供應各地農田開墾。

另各地須廣建糧倉高價收購糧食儲存糧食,以備災荒之年。

令下之日,各地須派人向鄉里宣傳,鹹使百姓知道朝廷重農之意。”

老鬼把這份諭令唸完滿殿皆靜,這一份比才那一份要嚴重無數倍。這份先批評執政者不通時勢變化,執政者是誰?

皇帝和宰相都有份。

李世民和的君臣憑藉他的內治北破突厥西滅高昌正是志得意滿的時候,居然有人跳出來說他不通變化,雖然還沒有說話,聽著李承乾的諭令呼吸明顯加重,馬上就要忍奈不住了。

而且唐朝根本大政偏向儒家,經濟政策偏向於小農經濟,李承乾這麼大刀闊斧地搞計劃經濟,跟這滿殿君臣的理念完全不同。

‘廣建糧食倉提高糧價’這更是不可能的,要知道李世民認為糧價低是盛世的象徵,你提高糧價還是盛世嗎?

但是這份太子唸完,大殿裡近千時君臣雖然都有不同的看法,卻半天沒有人吭聲,這是因為前段時間因大雪和張亮的原因,導致整個長安城缺糧險些釀成大亂,才剛剛過去。

而且到現在長安城吃的糧食也還是有從洛陽運來的,李世民和很多官員都為此提著心呢?

為了不讓洛陽出事,李世民已經連續派出三批御史去巡路了。

穀賤傷農也是大家都知道的,但是提高糧價卻萬萬不能的。

這就是一對矛盾的關係,到了科技和經濟政策不斷的推陳出新的現代也沒能解決這個問題,就是以自由市場經濟著稱的美國,它的農業也是靠國家補貼生存,並不是讓農業靠市場競爭生存。

李承乾沒有提前跟李世民打招乎,就是怕大唐君臣接受不了他的先進思想,想要生米做成熟飯先把這政策宣佈出去,再讓李世民他們頭痛去。

可是李承乾看著滿殿大臣的臉色和看他眼神,覺得諭令宣佈出去也不能算是熟飯。

大殿安靜了有半刻鐘,高仕廉才步履沉重地走出來道:“太子能知道農為國家根本實屬不易,只是這諭令下的卻是有些急躁。依臣看還是從長計議為好。”

滿殿大臣聽著這話都覺得高仕說得太客氣了,但是他們又說不出什麼駁斥李承乾的話,連出來都不敢出來。

李承乾聞言卻是不高興了,以大唐現在情況他也只能這樣做,難道不收農民的賦稅了,再給點良種補貼?

都不可能?

“高僕射,什麼叫太急躁了?”李承乾冷冷地道。

高仕廉已經七十歲了,又是長孫皇后的舅舅,平時李世民對他都優容有加,現在被李承乾這個孫子輩的如此質問,也有些惱火,便直言道:“太子殿下的諭令雖是好意,但卻不易辦理,還有提高糧價之說更是禍國殃民之政!”

“禍國殃民之政?”李承乾的聲音一下子提高了八度。

“禍國殃民之政!”高仕廉寸步不讓,他本來因為李承乾是晚輩,還想給李承乾留些顏面,但是看見李承乾態度,也就沒這個心了!

“士農工商四民,農民是人數最多,朝廷讓利給他們怎麼就成了禍國殃民之政?”李承乾其實在寫這份諭令的時候是準備好好的恨大臣們辯論,但是一聽見他們不懂裝懂還要危言聳聽,火就不打一處來。

最新小說: [FF7]薩菲羅斯月亮星 [娛樂圈]一位愛豆 少年白馬醉春風之棠花朵朵 少年白馬醉春風江若清 七零家屬院我懷了糙漢三個崽 世界破破爛爛,幼崽縫縫補補 二嫁古板老男人 全員修羅場!黑化男主都想佔有我 全球檔案 農門相公是錦鯉 小娘子的貓 帝姬兇殘[宋朝] 快穿:這個炮灰有點彪 我不做賢妻 歌劇魅影歷險記 白衣仙君和龍傲天又爭又搶 穿越八零替嫁後我成了軍官心尖寵 重生以後包子的逆襲 重生古代:從獵虎開始逐鹿天下 與前夫和離夜,將軍在我榻上貪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