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二,五丫添妝的日子,女方這邊是要辦酒的。
二房在城裡也有宅子,但周氏徐春林跟徐老頭商量過後,還是決定就在村裡發嫁,畢竟,他們家常都住在村裡的,還是村裡更方便,且日常人情來往的幾乎都在村裡,也叫他們更方便吃席。
這天一早,徐家院子裡就熱鬧起來,交好的幾家人都陸陸續續的來了,互相打了招呼,馬氏徐春喜和今兒專門來幫忙整治席面的石氏就煮好了酒釀雞蛋來給客人們一人一碗吃了,暖和身體。
各家的女人們便都往五丫的閨房裡去,房中,徐茵茵早就在這兒陪著五丫坐了。
如今各家日子都過了起來,手裡頭存得住銀子,是以這添妝也都沒吝嗇,再不濟的都是一支銀簪子。
幾家各房各房的分別添下來,也合了滿滿一個匣子。
而後村裡的人家也都上門來添妝,村裡統共二十戶人家,三年相處下來,也都是很親近的,這種嫁女娶媳的喜事日子,自然要多走動起來。
不過村裡人家的的添妝就不至於銀釵之類的這麼厚了,都是按的習俗規矩,或是兩尺布的,最厚的也就是銅鑲銀的簪子耳環什麼的。
但這也是很可以的了。
如此又合了一個匣子,再加上自家人如大房三房徐春喜這些給的添妝,有頭面鐲子之類的,合起來也是兩個匣子。
幾個匣子攏在嫁妝裡,等吉時一到,便安排好的由送嫁妝的人給抬了,吹吹打打的出了門。
徐春河周氏兩口子給五丫陪嫁了一整套的傢俱,城裡的一個鋪子,再加上壓箱底的銀子和首飾,以及程家下定的聘禮除了吃食全都陪回去,再有一應添妝,特別是徐茵茵添的一個宅子和鋪子,以及徐春山張秀蘭兩口子添的一整套的頭面和綢緞。
林林總總的合在一起,那也是足足的三十二抬,豐厚得很。
就城裡一般人家嫁女,能有二十四抬的就已是很體面的了,這三十二抬,完全不輸面子的。
送嫁妝的隊伍吹吹打打的行了不過一半,還沒進城呢,就跟程家來迎嫁妝的隊伍匯合了,兩廂交接融合了,一起吹吹打打的往程家去,到程家卸了嫁妝再吃了席面,這才返家。
如此,便就是十月初五這天迎娶送嫁了。
在這之前,徐茵茵收到了鄔管事帶來的口信,說是上面飛鴿傳書回了信,不日便有人將人押送至宜陽府來。
得了這口信,徐茵茵也明白了皇上想抓到前邊餘孽的迫切,不由深呼了一口氣,想著人到了,可得好好的畫才是。
一晃就到了五丫出嫁這天。
此前徐茵茵已經親見過陶德慧的出嫁過程,對這裡的婚娶習俗已經有了一個深刻的瞭解,輪到她自己明年出嫁,她心裡也是有底的。
對這習俗已經沒有第一次那麼好奇了,但今兒五丫出嫁,她還是親自動手替她上了大妝。
看著自己畫出來的成果,本就眼睛大的五丫,整個人看著更是靈動,徐茵茵不住點頭道:“我們五丫可真漂亮!”
“四姐.”今兒本來就很緊張滿心害羞的五丫聽著最仰慕的堂姐這麼一說,頓時害羞更甚,整張臉都紅了起來,跟抹的腮紅交相輝映,引得她整個人更是明豔動人起來。
一屋的人便都爭相誇讚了起來,大喜的日子,合該說美話的。
等到了吉時,程弘這個新郎官帶著一干同窗和表兄弟們在徐大郎等人的攔門下順利闖了進來。
閨房裡,周氏聽到外頭的動靜,一聲:“五丫啊!孃的五丫啊!”然後就嚎哭了起來。
五丫不由也跟著哭了起來。
這便是風俗裡的哭嫁了,新娘子要哭得越厲害越好呢。
徐茵茵在一旁看著,想著上次陶德慧也是立馬就哭了起來,她不禁想明年自己出嫁的時候,能不能說哭就哭出來,要是哭不出來怎麼辦,她本也不是個愛哭的人。
很快,徐二郎這個當哥哥進來背起了五丫出了閨房,一路到正堂裡去,跟父母拜別。
等到一切流程走完,五丫被送上了花轎,徐茵茵這些送嫁的人也先後上了馬車,跟上了喜轎一起往程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