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四百號工人,登記的孩子一共一百四十六人。
兩廂加起來五百多號人,女孩子卻只有少的可憐的五十二人,年紀還都是七歲以下的。
而男孩,小的五六歲,大的十五六歲的都有。
從這名冊上便能看出來,多半的工人,有捎帶的一個名額,卻也並沒有用。
是家裡沒有女孩只有男孩嗎?
不,是思想使然。
多數人壓根還是不能接受女孩上學堂這事的。
而剩下的這些,抱著的也是白得的東西不來白不來的想法,但送來的也都是年紀小的女娃,一則是年紀小在家裡也做不了多少活,二則年紀小也不會影響名聲。
徐茵茵幽幽嘆了一口氣,很快也釋然,想得通,能有五十二個,也算是很不錯的開始了,慢慢來吧。
相信過不了多久,她總能讓更多的工人願意把這捎帶的名額給用上的。
這五十二個女孩,她打算親自開班啟蒙,再一邊尋摸一位合適的女先生,到時候再慢慢放手。
剩下的五百號人,就分成十個班,便要請十個先生。
先生的人選,徐茵茵讓人幫著尋摸了好幾個品性還不錯但家境貧寒的童生,還差兩個,再接著尋尋就是。
除此之外,她專門找了家境貧寒的書生抄書,就抄三百千這三本啟蒙的書籍,抄來的書,到時候會發給學生一人一套,要的多,比直接去書鋪買,又要便宜不少。
學堂束脩全免,吃住全免,還送三本啟蒙書籍,但後續字認得差不多了,要開始寫字這些的時候,紙筆便要自己買的,再接著往後讀,要什麼書籍抄還是買也是自己負責。
到那時,工人人人都在工廠裡掙了不少工錢的了,日子好過起來,或也能供的上孩子的。
就算不供,那時孩子也認識不少字也能寫了,找什麼活計也比別人容易些,至少進城要去哪個鋪子,不用再問別人,自己就能看著招牌找進去。
……
張大丫和鄧二郎的事經周氏做媒人,已經定下了,九月裡天氣涼爽起來,便辦喜酒。
不止他們,村裡頭又成了好幾樁親事,作坊裡的工人十里八村連城裡的都有,人多,圈子大,婦人們聚在一起的,少不了說些兒女親事的,這親事就說得廣,合適的人多,相起來就更容易的。
周氏做了個媒,少不得又記掛到女兒五丫身上來。
五丫馬上也是十六了,又拖了一年了,再晚也該說親了吧。
這會兒開始相看,前前後後咋著也要半年左右了,再看個合適的吉日,都到明年了,明年十七,嫁人也不早吧。
所以,周氏想了想,還是將這事上心起來。
她管著作坊飯堂,跟作坊的婦人們都熟的,擺閒間透露一點點意思出去,大家知道她這邊要跟女兒說親了,心思就活絡了起來。
這可是徐家的姑娘,嘉成鄉君的堂妹,可就這麼一個堂妹,再加上五丫每日在作坊裡,大家都看著的,這可是個好姑娘,早就有好些婦人有心思的,但不好意思先說。
現在周氏透露出想給閨女相看的意思來,這不,這些婦人就暗戳戳的激動起來。
當然,自知之明還是有的,想著自家的情況,哪裡配娶徐家的女兒呢,但不妨想一想自己的周圍鄰居或者親戚人家的小子這些,能幫徐家姑娘做媒,也是好的嘛。
徐五丫一得知自家娘要給自己說親了,心裡頓時就急了起來,當下就找到了徐茵茵面前來,期期艾艾的喊著四姐。
徐茵茵看她那紅透了整張臉,心裡頭大概有數,當下便道:“我可以答應你,這就讓人去打聽打聽那程弘的情況,但事能不能成,還有待說,若是不成,你得答應我,不許為此事傷神傷心。”
徐五丫雖害羞這事,但腦子還是很清醒的,最主要的,她愛聽徐茵茵的話。
聞言就點了點頭,認真道:“四姐放心,我決不會做那死纏爛打的事的。”
她四姐可是皇上封的嘉成鄉君,就算不為了她自己,為了四姐,她也不能壞了徐家姑娘的名聲的。
倘若那程公子也有意自然是好,若是沒有,她也會果斷斷了此念想,不會拖泥帶水的。
其實換做從前,她壓根提都不敢提想都不敢想這回事的,那程公子今年縣試府試都過了,是讀書人,前途大好,哪是她能想的?
但她就想著,現下的她不是從前的她,她識字會寫,四姐教了她許許多多的東西,把她的心裡塞得滿滿當當的,讓她有這一點自信,敢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