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元拭淚之際,偷眼四顧,一時心涼了半截。
恰在這時候,忽聽得一陣篤篤的木杖敲地聲,卻見一群錦衣僕婦簇擁著一位白髮蒼蒼的乾枯老嫗顫巍巍地走了過來。
無論文臣武將見狀紛紛閃避,或跪拜,或長揖,執禮十分恭敬。
此人是王士真的姨母,王士真自幼喪母,由她撫育長大。王士真為帥後,專門上奏朝廷為她討了縣君夫人的封號,在鎮州地位崇高之極,但她老人家有自知之明,行事低調,從不在人前拋頭露面。
王士真病死,老人傷心欲絕,大病了一場,至此閉門不見客。不想才過了半年,王承宗又病死,眾人恐她吃不消,便隱瞞未報她知道。
王承元上前去磕了個頭,扶著老人枯瘦的胳膊,問安道:“姨祖母,你怎麼來了”
老人卻橫眉立目道:“家國將傾,好男兒當橫刀躍馬,獎率三軍上陣殺敵,挽狂瀾於即倒,保族存家。誰要你學小兒女姿態,跑來給我這個老不死的請安,走開”
王承元羞赧而退,老婆子拄著柺杖,顫巍巍地走到眾將面前,唬的眾將領低眉斂氣,大氣不敢出一口。
老夫人正中站立,拄著柺杖,問眾人:“你們如今還有別的路可走嗎”
眾人皆道:“無路。”
老嫗道:“是我王家失德,對不起你們嗎”
眾人慌道:“沒有。
老夫人舉起柺杖點著為首的王士裹、習侵會、郗慶文三人道:“你們這三個糊塗蛋,老了老了,越老越糊塗,都這個時候了,你們還在這你爭我吵。朝廷若肯網開一面,我早讓承宗負荊請罪了,舍的他一個,換來大家平安,何樂而不為他也不至於憂懼而死。而今大難臨頭,你們自己沒本事力挽狂瀾,就放下成見,幫著有本事的人坐穩這位子,凝聚士氣,共度難關。對大家不都有好處”
眾人醒悟,齊聲叫好。
老夫人轉身一把抓住王承元的手,在眾將的簇擁下,拉著他去了前衙大堂。
一時擊鼓聚將,眾將齊推王承元為成德軍節度留後。
王承元本是不想做留後的,但形勢所逼,早在兄長王承宗離世他已下定決心,為家族存亡搏一搏。只是他資歷太淺,恐眾將不服,這才假意謙讓,誰知這一讓竟讓出大麻煩來,那些支援他兄弟的家族長老們竟全不顧大難臨頭,仍存了把他拉下馬,另擇他人的念頭。正是騎虎難下之際,幸得老夫人解圍,於是順水推舟就做了留後。
情勢危急,兄長留給他的人和班子,他一個不動,只是將各人的官爵統統升了一級,再犒賞三軍,以收人心。空口許下的官爵好辦,那要等打服城外朝廷的軍隊後才能兌現,但答應的賞賜如何兌現,卻是個大麻煩,公庫裡早已空空如也,王承元母親和嫂子的體己私房錢也早被王承宗榨出來賞賜了將士,而今王家是一貧如洗,一升米也刮不出來了。
王承元焦頭爛額之際,老夫人淡淡一笑,敲敲柺杖,眾僕婦立即抬出三十口箱子來,開啟看全是新錢、金珠、寶玉、金帛。
王承宗望之流淚,言道:“這都是王家孝敬您的東西啊。”老夫人笑道:“時至今日,你還當我是個外人嗎傻孩子,起來,千金散去,咱們再聚,家敗了,可就什麼都沒了。”
三十木箱財物賞軍仍顯單薄,莫夫人和榮夫人此刻也站了出來,將家中蓄養的歌姬,舞姬,侍妾,奴婢和女主人的首飾、玩器和布匹,以及各自陪嫁的田契盡數獻出來交給王承元賞賜軍士。
三軍將士見了這些賞賜,便知王家財力已盡,如今是和他們共甘共苦,又見王承元每日只食兩餐,餐餐清湯寡水,身邊只一個懵懂的小道童服侍,凡事親力親為,並不假手他們人,所得的享受不過是每餐比他們多一碟鹹菜而已。
眾將感動流淚,又見官軍圍城四面,不留活路,一時悲憤交加,行將崩散計程車氣重新凝聚起來。
當初王承宗暴死,有人主張封鎖訊息,王承元沒有答應,鎮州城已是死地,是長安那位皇帝拒絕他們投降,斷了他們的生路。
鎮州一年之內連喪兩帥,如今又面臨滅頂之災,正是同仇敵愾,興哀兵必勝的時候,封鎖訊息,豈非自作聰明
蓄勢已滿,王承元把目光投向城外,他希望能有一個冒失鬼跳出來給他祭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