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網路小說 > 靈異小說 > 殺破唐 > 第734章 蜀地我為王

第734章 蜀地我為王 (第2/2頁)

推薦閱讀:

闔衙將吏目瞪口呆,嚴秦大軍已入山南,不日將進入東川,身為一鎮節度使,這個時候辭官回鄉,這跟臨陣脫逃有何區別?

當然硬要說又無區別,細算起來,還是有區別的,畢竟眼下燕軍還沒打過來,此刻辭官這叫急流勇退,引咎辭職,是有擔當的表現。等到燕軍打入東川再跑,那才叫臨陣脫逃,這裡面的差別可就大了。

此刻他辭官回鄉隱居,將來不論是唐勝了燕,還是燕勝了唐,他都有東山再起的機會,若是此刻不走,等到嚴秦犯境再走,唐固然是容不得他了,燕國也不會喜歡一個臨陣脫逃的傢伙。名頭這東西很重要,一旦壞了名頭,那可真是萬劫不復了。

裴灼炎是個愛惜名譽的人,也是個行事果決的人,主意一定,當場將節鉞移交給副使曾士順,當夜收拾了,第二日一早便掛冠而去。走時兩袖清風,幾卷詩書,三五個隨從而已。

梓州百姓見其如此清廉,送他一個青天的稱號,又送了他一把萬民傘,當然梓州官場的人都知道他的妻妾兒女和家產早已運回隨州老家,他孤身一人在梓州做官,為的就是想走就走,沒有牽掛。

副使曾士順接掌軍權後,立即奔赴梓州以北的綿州佈防,準備迎擊嚴秦的進犯。嚴秦此刻還在山南境內,山南西道節度使林瑞麟本是騎牆派,嚴秦、朱邪赤心率數萬大軍散關,他立即轉變態度,高調宣誓效忠大燕。不僅主動撤除關隘,籌措糧草,還主動要求率軍從徵。

嚴秦在山南境內並未遇到官軍的像樣抵抗,卻被十三洞洪洞蠻絆住,十三洞洪洞蠻聯洞主洪木木而今兵強馬壯,實際控制著劍、利、文、龍四州,在這些地方,官府勢力只侷限於州城以內,縣城、鄉村早已被洪洞蠻控制,各處縣官上任不僅需要向洪洞蠻花錢買路,還要在上任後去洪洞寨覲見洪木木,否則屁股便坐不穩,想當傀儡也不可得。

洪木木自持兵強馬壯,要求嚴秦封她做洪洞王,封她丈夫張琦為鎮西公。嚴秦告訴她自己無權封他做國王,要想討封賞可以遣使去長安面見大燕皇帝,當然,空手進京總不大好,不妨率軍隨他一起南下平定蜀中,立下大功後,燕國自然有封賞啦。

洪木木不肯,揚言若嚴秦不答應,便封鎖道理,不讓神策軍南下,嚴秦好說歹說無效後,便下令突襲洪洞寨,把洪木木抓了起來。

這一下可算捅了馬蜂窩,十三洞洪洞蠻群起而攻之,硬是把嚴秦拖在了山南境內達一個月之久,後來還是李茂得到訊息,遣使封洪木木為洪洞王,封張琦為鎮西公,這才化解了這場危機。

兩家握手言和後,洪木木欲親率八千洞兵,隨嚴秦南下,充當前鋒,張琦恐其脾氣不好,跟嚴秦鬧翻臉,便接過帥杖,做了南征元帥。

張琦在蜀地多年,熟悉蜀中地理氣候和風俗民情,一路上為嚴秦出謀劃策,過關斬將,幫了嚴秦大忙。

嚴秦本想在平定劍州後,突襲梓州,逼香裴灼炎,卻不防裴灼炎竟掛冠而去。主持東川軍務的曾士順出身軍旅,心存忠義,一根筋地效忠李唐,竟在綿州糾集了數萬兵馬,決意與南征軍血戰到底,各地在他的鼓動下對南征大軍殊死抵抗。

嚴秦進入東川后,接連遭遇數場惡戰,鎮西公張琦也不幸在綿州城外戰死。

洪木木聞聽丈夫戰死,悲憤之餘,披掛上陣,傾巢而動,率洞兵萬餘人強攻綿州城,血戰兩日夜,城破,屠城以洩憤。

綿州乃梓州門戶,綿州被蠻族屠城的訊息傳到梓州,頓時引起極大的憤慨。曾士順趁機組織民軍萬人,遣散老幼,誓與城池共存亡。

李忱聞聽綿州被屠城,連夜寫《討北逆屠戮無辜軍民文》一道,痛斥李茂勾結蠻族屠戮蜀地百姓,號召蜀地百姓團結起來共御外悔,檄文經多為名手修改潤色,變得朗朗上口,一經傳出,頓時激起蜀中軍民極大的憤慨,數千駐軍和百姓圍住兵馬大元帥府,公推李忱為帝,擊潰入侵之敵,還都長安,再造大唐河山。

西川節度使段文昌本是劉闢屬僚,劉闢滅亡後,入唐為官,元和、長慶年間官至宰相,但自王守澄、李逢吉掌權後,段文昌便一句不振,後雖有李忱極力舉薦出鎮西川,對李唐王朝的那點忠心卻早已消磨殆盡。李忱待他有知遇之恩銘,他不敢忘懷,銘記在心,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的態度才變得如此模糊不清。

以他宦海沉浮幾十年歷練出來的眼光,豈能看不出大唐氣數早盡,李忱是扶不起來的,扶起來也會立即倒下,於大局非但絲毫無益,還要連累一大批人。

當初時局微妙,他勸李忱暫緩稱帝,避免成為李茂的重點打擊物件,李忱聽了他的話,但後來李瀍服毒自盡,關中歸燕,李忱應該也可以在成都稱帝接過李唐旗幟的時候,他卻仍然反對李忱稱帝,而是建議他秘密聯絡南方藩鎮,積蓄力量,繼續忍耐。

若說李瀍剛死那會兒他勸李忱暫緩稱帝,還有為李忱打算的成分,那麼等到李瀍自盡殉國,李茂佔據長安後,他仍反對李忱稱帝便完全是從自身的利益出發了。李忱在成都稱帝,他這個西川節度使往哪擺,一旦李忱稱帝他就必須在大唐和大燕之間做出選擇,以他的身份必須選擇仕唐,但問題是李茂已經成勢,軍勢強大,萬一蜀中不敵,弄個國破家亡,豈不連累著他也要跟著為大唐殉葬?

他效忠的大唐已經亡國了,成都的這個大唐是立不起來的,明知不可為,他為何還要為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再被牽連一次?

但是綿州屠城讓他改變了主意,現在群情激奮,人心可用,李忱稱帝已經不可避免,他若不盡快改變主意,擁戴新主,弄不好自己將成為兩派共同打擊的物件。

圍在兵馬大元帥府門前的數千軍民中就有他的大量親信,不顯山不露水,只躲在幕後操控。他算定李忱會接受民意稱帝的,也算定他的這個皇帝做不長久,所以事情可以做,但不能讓別人知道是他做的,至少他賴賬的時候,別人抓不到他的把柄。

李忱“迫於”民意,準備接受勸進,登基稱帝了,但段文昌不表態他心裡到底沒底,正要遣使去探個究竟時,段文昌卻率領蜀中官員浩浩蕩蕩進入兵馬大元帥府,要求李忱立即登基稱帝,延續大唐國祚。

時當畏難,李忱也就不那麼囉嗦了,三勸三讓也是要的,只是程式簡化,一炷香的時間內完成,意思到了就行了。

一個時辰後,大唐憲宗皇帝的十三子,穆宗皇帝的親兄弟,敬宗、文宗、哀皇帝的叔父,光王、天下兵馬大元帥李忱在成都宣佈登基稱帝,改元大中。

最新小說: 滅藩王,誅皇子,穿越紈絝殺瘋了 撿只英靈做妹妹 漢月丹心 他演我夫君上癮了 反派妖尊還是一個毛絨絨 大院美人替繼妹出嫁後 夫人她迷途知返後 嬌軟美人重生被寵上後位 星光難掩 王妃她剛重生就嫁人了 直播後宮躺贏日常 福爾摩斯小姐 穿書後成了大佬的白月光 穿成影帝養的貓貓後 犬桔文:永恆的伴侶 末世重生之超凡時代 計滅六國!你管這叫無用書生? 黑色皮箱 某美漫的一方通行 綠島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