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輩將領們,不是衝鋒陷陣之時就有著不死之身,子彈漲了眼睛一般不會擊中他嗎一聲大喝就震死一排鬼子嗎
為什麼他即使站在陣地上,也難逃飛彈,壯志未酬身先死
為什麼日軍不是愚蠢到了極致,永遠猜不透我軍的策略乖乖送死
為什麼他們能夠逼的我軍舉著生鏽的大刀不得不冒死衝鋒。刀口捲刃,用磚頭,用拳頭,用牙齒,伴隨著鮮血和對方一起倒下
我軍戰士不是十來歲就能夠耍著鬼子玩嗎為何他會因為年幼無力,在衝鋒時,被挑在刺刀上,用最後的光明見證鬼子們的殘暴
為什麼這場戰爭我軍死的會比鬼子多那麼多
這是戰爭嗎
這是我軍用命換命
這一刻,千家萬戶裡只有一種聲音,戰爭
壓抑的畫風,那悲慘的年代,那戰爭的恐懼,竟然只能讓人沉默,熱血在燃燒,嘴唇卻只能顫抖。
這就是當年。
看不到希望,只能看到一個個英烈在赴死。
生活在新時代的人們只能紅著眼眶,任憑熱血流傳,感受那往昔的壯烈,卻無法有切骨之痛,只有感懷之情,引動那中華兒女心中深處,那隱藏已久的無言敬意。
但是在中華大地上,還有很多曾經金戈鐵馬,平時坐在老樹下含笑看著高樓大廈人來人往的前輩們,這一刻卻是徹底動容了。
主流片他們不是沒有看過,曾幾何時,他們也曾看著電視痛苦,歡笑,喝下一杯老酒。
可是生活好了,那場戰爭遠去了,電視上的戰爭越來越沒有感覺了,那真的是我們打過的仗
老革命們並不沮喪,勝利了,生活好了,時代變了,沒關係,戰爭遠去是好的。
他們或許身上舊傷發作時,可以看看老照片,可以點上一根箱,大哭一場,想想那年一同走上戰壕的老鄉,卻最終沒能走下來的老鄉們。
然而這一刻,這些可敬的老爺子們,看著電視,在子孫們詫異的目光中,或怒目圓瞪,或眼含淚光,或血氣噴發
“爺爺,這場仗能打贏麼”
“能,爺爺打贏了。”
王府山上,老爺子不知何時已經站起了身,虎目圓瞪。
金戈鐵血氣息瀰漫整個房間,一言不發的盯著電視螢幕,牙齒緊咬。慘烈看不到希望的戰爭,隨時全軍覆沒的場面,老爺子眼中看到的不是回憶,是血氣,是戰意,他沒有一絲怯懦,沒有一絲悲桑,只有那蒼老的身軀中那直衝蒼穹的殺氣。
這一刻他是一個將領,戰場上只有你死我活的將領,就算全死完,也必須殺盡最後一個敵。
“別哭,我們最後贏了。”突然老爺子威嚴中帶著火氣的聲音響起。
別哭
“是”一聲帶著哭腔的回應。
原來是老爺子身後站著的桐叔不知何時已經淚流滿面,他的父親死於這一仗。
桐叔擦乾眼淚,深溪口氣,就此沉默不語,眼淚不留,心底能不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