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已久的終於在黑白畫面之中拉開了帷幕,一首壯志激揚,卻又略顯傳統的,猶如歷史穿梭回到戰爭歲月般酣然奏響。
不得不說,對於輝煌來說,即使只是一首電視劇主題曲,也同樣會被期待萬分。
可就目前來說,卻是有些讓年輕觀眾失望,這首歌的確扣人心絃,讓人熱血沸騰,可是任何能夠經久流芳,讓人感同身受的音樂都必須有故事背景。
“有些老套啊,看報紙上爭的不亦樂乎,不還是一樣的感覺麼”
“換臺看球賽吧,別聽報紙上瞎吹,說了戰爭片千篇一律,你還不信”
“你以為輝煌寫不出好歌可這是主流片,你懂不懂不能亂拍的。”
還沒有看過,單單只是這首音樂,和那老電影一般講述土八路的黑白畫面,著實讓人看不出新意。
可這首歌對於某些人來說,卻是讓人驟然圓目大睜,渾身血液沸騰。
王府山上,老爺子的拳頭不自禁的握緊,眼中有著一抹欣慰,嘴裡輕聲道:“雲易寫的歌”
京都某地的已經年邁,視線都不甚清楚的老翁,卻是那昏暗的眼神之中微微放亮,低聲道:“把椅子升高一些,看的清楚。”
曾經在戰場上白戰還生的老兵們,在子孫的談笑聲中,嘴角浮起一抹慈祥笑容,眼底卻閃現一抹淚花:“別換臺,看看演的啥”
作為雲易的老領導們,很多人都在關注這個特別的兵拍攝的第一部軍人劇集,聽著這首歌,想著這個人。
兩種時代背景衝突的情景,最直接的反應了我國主流宣傳上面的不足。
好在這是,如果是其他片子,換臺,恐怕會是大多數年輕人的第一選擇。
雲易對於主流片給年輕人的印象。當然不會陌生,他前世也是經歷了幾十年的。
不過他並不擔心,耗費偌大代價宣傳,不就是為了能夠留住觀眾多一分鐘嗎
第一集。雲易著。
“公元1937年7月7日,日本軍隊於北平的蘆溝橋向中國駐軍悍然發動進攻,中國國民革命軍第29軍奮起反擊。由此中國抗日軍民開始了長達八年艱苦卓絕的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戰爭。”
“1940年2月,八路軍129師於晉中某地區遭日軍合圍,為掩護師機關及野戰醫院轉移。八路軍386旅決死1縱隊各一部,在蒼雲嶺主陣地的三個山頭上,與日軍三千餘人展開激戰八路軍連續發起13次攻擊,與日軍展開慘烈的白刃戰”
“八路軍新1團在團長李雲龍的指揮下,數次率全團向日軍實施反突擊,戰鬥極為慘烈、主峰陣地反覆易手,攻守雙方均傷亡慘重。”
隨著畫外音響起,不論是否漫不經心,又或者特別關注,這一刻千家萬戶裡的聲音都開始逐漸靜了下來。
雲易曾經評價過。趙雲的戲劇張力足以讓人心悸。
鏡頭的緊張感,看過一遍的他,都在看著那段一開場就慘烈到讓人心痛的戰爭的畫面時,生生用手指在實木椅上留下五隻手指印。
更何況此時在電視機前,飽經各種導演編排的可笑而又愚蠢的戰爭摧殘的人們。
原來先輩們,並非是一槍就能千米之外殺掉好幾個鬼子官兵。而是因為裝備差,槍法差,在還沒擊出子彈就已經被對方一槍斃命。
只是開場第一段的戰爭畫面,就讓觀眾看的心中熱血沸騰,眼眶發紅。
中華兒女絕不是已經忘記了那段歷史。絕不是無情之輩,絕不是不感恩先輩的犧牲。
只是為什麼革命戰士們,不應該個個都是神槍手嗎,一槍就能打死好幾個鬼子
為什麼看到中人在日軍槍口下一排排的倒下。為什麼他們都來不及開槍同歸於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