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士德被擒獲之後,首先憤怒的是大周皇帝張士誠。
如果其他人被擒獲,張士誠都可以不放在心上,任他們生死生滅,和自己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但是自己這個弟弟卻絕對不一樣。
他對自己事業的發展起到作用實在太大了,不論是軍事上還是政治上,自己這個弟弟都是一把絕對的好手,可以說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至少有他一半的功勞。
在張士德被抓的情況下,做為皇帝的張士誠應該是有派人去警告過朱元璋的。
意思也很簡單,一是為了講和,更多的則是為了警告。
警告這個頭上只會放電不會長毛的癟三,識相的話就趕緊把我弟弟給放了,如若不然當心我率領我的百萬大軍平了你丫的。
但是在放與留的問題上,朱元璋似乎根本不在乎張士誠的警告。
做為對張士誠威脅自己的回禮,朱元璋也充分發掘了他個人的極端性格,他沒有理會張士誠的警告,而是狠狠的羞辱了一番張士德,並且以張士德的性命相要挾,逼張士誠向自己妥協。
做為朱元璋的階下囚,在接二連三收到壓迫和侮辱之後,一向高傲的張士德倍感屈辱,所以在飽受羞辱折磨之後,他準備偷偷讓人告知自己的哥哥:不要同朱元璋妥協,應該投降元軍,雙方聯手共同誅滅朱元璋這個禿驢癟三。
史書上沒有寫這個訊息是否真正傳播了出去,但是單單從這一點能夠看得出朱元璋軍隊內部還是略微存在著一些問題的,不然一個叛軍的頭領是如何傳遞這種幾乎可以決定自家軍隊生死的訊息的。
而當張士德提出這種聯合作戰的理論之後,首先得到這個情報的是朱元璋。
面對著這種幾乎可以讓自己化主動為被動,由強勢瞬間轉為弱勢的情報,朱元璋的心裡是很不高興的。
他原本打算是要留張士德這條命的,因為有張士德壓在自己手裡,這就等於自己手裡多了一張可以控制張士誠的王牌,雖然不能夠透過張九六完全控制住張士誠,但是起碼可以在重要的時候以他的性命做籌碼相威脅。
但是當朱元璋發現到張九六給哥哥的這一個建議的時候,朱元璋推翻了自己原有的打算。
看著眼前受盡屈辱卻依舊咬牙堅挺的漢子,朱元璋心中湧出一絲殺氣。
今天這個情報自己率先得知了,起碼有了一定的防備,但是在這個混亂的環境下,誰也不敢保證這種傳遞情報的事情會不會再次發生,畢竟誰也不能保證別人會不會永遠忠誠於自己。
在這時候,唯有一種方法可以杜絕這種後患。
既然不能為友,那就讓我們徹底撕破臉面吧。
所以在朱元璋得知張士德準備給他哥哥傳遞聯合元軍來進攻自己的訊息之後,他作出了一個決定。
一個在當時環境中再合理不過的決定。
這個決定做出來之後,同時支援的有兩個人,一個是徐達,另外一個是湯和。
同時極力反對的有一個人,這個人是:張士誠。
這個決定的付出是張士誠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
但是在這時候,遠在百里之外的張士誠是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的,而在同時朱元璋也為自己的決定付出了行動。
為了杜絕後患,更為了免遭塗炭,朱元璋揚起了自己手中雪白的彎刀。
在冰冷而堅毅的目光下,活劈了張士德的腦袋。
而在朱元璋做出這一舉動的同時,也將他與張士誠的關係拉到了谷底。
這就註定了在最後的大戰中,張士誠最終的命運。
在處理完張士德的事情之後,一個棘手的問題擺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因為張士德的被殺的緣故,為了避免重蹈自己二哥的命運,堅守在常州的守軍拒不投降,和朱元璋的軍隊死磕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