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支軍隊中,朱元璋成為了真真正正的實際掌控人。
其他人等,休想染指!
作為軍中的主帥,軍中絕對的扛把子,朱元璋的發話意味著作戰任務已經確定。
既然任務已經明確了,那就沒什麼好說了。
開始吧。
攻佔採石。
六月中旬,一切準備完畢之後,朱元璋下達了出發的命令。
命令:徐達、馮國用、邵榮、湯和、李善長、常遇春、鄧愈、耿君用、毛廣、廖永安等人各自帶領軍隊乘船渡江,以朱元璋為主艦,徐達、馮國用、湯和次之,其他人等殿後,進軍採石。
在大海上謀生存的人都知道,這老天爺的天氣就如同女人的臉一樣,一會一變,根本摸不著它老人家的脈象。
也就是朱元璋率領眾軍在海上飄蕩的時候,天氣突變,烏雲滾滾。
史書上說是:數十里黑雲蔽天,雷電風雨大至。
旱鴨子出身的朱元璋第一次嚐到了海水的滋味,也第一次懂得了天文學的重要性。
在大雨過後,西北暴風突起,在這時刻,朱元璋要求全軍揚帆起航,藉助著風力迅速逼近採石。
而此刻駐守在採石的元軍剛剛經歷過一場漂泊大雨之後,均回屋避雨,也許在他們看來這等鬼天氣之下,根本沒有人會和傻帽一樣的在海上漂泊,更沒有人膽敢攻城。
所以當朱元璋的軍隊依靠風力迅速來到採石的時候,採石的守軍大驚失色。
這群猶如落湯雞一般的癟三是從哪裡冒出來的?剛剛還是空無一物的海面,怎麼一轉眼的工夫來了這麼多人?
面對著猶如天降雄兵一般的大軍,採石的守軍開始玩起了他們習慣性的套路遊戲。
雖然已經有了目標,但是基本的流程還是得走走的。
所以守將派出幾個蝦兵蟹將出城禦敵,猶如過家家一般的出城轉移一個圈,和朱元璋的大軍象徵性的短兵接觸了一下,走了走必要的程式之後,守城的將軍就迅速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高手,不是對手,還是快走。
就這樣朱元璋一舉攻下了採石。
在攻下采石之後,朱元璋做出了讓所有人都大吃一驚的舉動。
他親自下達命令,並親臨監督,將所有渡江的戰船全部擊沉,隨流東下。
面對著這一舉動,所有人都大驚失色。
這些船是他們的唯一後路,如果把船都破掉的話,那也就意味著親手切斷了自己退路。
這時候必然有人出來阻止,但是沒有起到任何作用。
在可以說是朱元璋一意孤行的情況下,所有戰船全部拋棄之後,朱元璋說出一段話,一段讓我毛骨悚然的話。
“成大事者不規小利。此去太平甚近,舍此不取,將奚為?”
這裡距離太平是如此接近,我們如果不拿下它,那還能做什麼呢?
是啊,此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拿下太平,然後越過太平直達金陵,採石這麼個破地方比和陽還爛,有什麼可值得留戀的呢?
這句話似乎已經做出了一個選擇。
拿下太平者,活,
敗於太平者,死!
大好的城池在等著我們去取,我們為什麼不拿呢?
反正拿了也白拿,不拿白不拿,白拿要去拿,為何不去拿!
也就是在這種可以說是破釜沉舟的情況下,朱元璋要求全軍埋鍋做飯。
等吃飽喝足了之後,終於下達了渡太平橋,攻打太平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