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次,李洪奎作為一個東北人出身的戰士,便是被抽調,成為了整個支援東北抗聯隊伍的帶隊幹部。
而他的任命也是下來了,他將擔任29縱隊的副參謀長並代理參謀長的工作。
不過,現如今也說不好109師的副師長和29縱隊的副參謀長到底哪個好就是了。
29縱隊,雖然名義上是一個縱隊,但總兵力還沒有109師一個師多呢。
不過,李洪奎一想到能夠回到老家去,也就不計較這些問題了。
說實話,在聽說上級要抽調他們回東北,發展抗日隊伍的時候,那種激動之情,是怎麼也無法掩飾的。
最終,在李洪奎的統籌下,所有援助東北抗聯的戰士,便是被分成了大大小小的十幾個隊伍。
這些隊伍將會分別對抗聯從團一級到縱隊一級的建設進行援助。
協助東北抗聯戰鬥並發展壯大。
9月5日,隊伍出發了。
所有人員,按照預先做好的設計,分成大大小小的十幾個隊伍,分別從不同的路線出發,向著東北進發。
轉眼間,時間過去了一個多星期,所有隊伍已經全部進入到了東北。
東北的日軍密度,遠超其他地方。
而且,東北不僅僅有日軍,還有大量的日本僑民,為了開墾東北的土地到達東北。
所以,所有人都要做好隱蔽,一旦被發現,很可能會被日軍派出大部隊消滅。
終於,李洪奎在9月14日按照出發前約定好的內容,和抗聯的人接上了頭。
伴隨著八路軍的人員陸續和抗聯的人完成會師。
抗聯的很多問題,便是開始陸續的得到解決。
這些人員一到位,每個團被分到了一百多名人員。
這些人員都是接受過短暫的軍事理論學習的,就算當不了高階指揮員,但援助的戰士和幹部,當個班排長,甚至營連長都是沒有問題的。
隨著人員陸續到達,抗聯的精氣神便是很快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援助人員擔任班排長或者營連級副職,配合當地抗聯的同志對部隊方方面面的問題進行了梳理。
革命,本身就是你情我願的事情,不應該有強迫,所有人都應該是自發的。
強迫來的,一定不會是什麼好結果。
所以,李洪奎一到抗聯,在和楊司令一番討論後,便是召開了全體會議。
在會議上,李洪奎傳達了上級的精神,並且再三詢問了所有人,但並沒有人退出。
由此,以李洪奎為中心,所有援助人員,迅速對部隊的訓練、生活、戰鬥等方方面面進行了調整。
而肉眼可見的,抗聯的戰鬥力正在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