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的資料迅速進入量子計算機,由AI進行第一輪智慧分析,接下來才是研究人員對資料的進一步分析。
結果基本上是符合目前的物理學體系的,只不過令人詫異的是,能量不守恆現象又出現了。
實測值比理論所得的能量總值要小0.02%,這可能已經不能算是誤差了。
要麼是實驗觀測失誤,要麼是實驗本身錯誤,要麼是有未知的東西將能量吞噬,這個現象引起了所有研究人員的注意。
難道是大統一理論中,四個基本力的互相轉換,導致能量缺失了嗎?
暗能量的轉換問題已經考慮進去了,但依然不能達成能量守恆,或許是大統一理論在背地裡起作用,但挖掘這個藏在水下的東西,需要更多次實驗。
所以這個問題只能暫時擱置了。
在研究方面,現在主要進行的是三個課題。
第一個課題是空間曲率探測系統,這種探測系統可以透過空間曲率的變化,察覺到天體乃至飛船的靠近。更重要的是,這種空間探測技術將會是超光速的,能為曲率航行的飛船安上一雙眼睛。
第二個課題是大威力負能量武器與反物質武器,這塊比較容易解決,主要是人類已經擁有了雙頭矮人文明的皮米科技,能製造出頂級的皮米材質,以這種高強度的材質足以承受大威力負能量束與反物質彈的發射。
關鍵問題還是在這兩種“彈藥”的生產方面,必須改進生產手段,提高生產力。
第三個課題是空間資訊傳播技術,這種通訊方式很高階,但值得研究,它可能與弦論有關係,可以從空間膜的角度去進一步探究,或許還能把額外維這個東西給挖出來。
當然,弦論的進步還是需要依靠環日粒子對撞機的持續工作,目前的超對稱結構發現的不多,在物質更深層處還是一片未知的烏雲。
接下來的日子裡,基本上是穩步發展科技,穩步擴大生產力,穩步建設強大艦隊。
在數十個太空港一起開工建造的情況下,戰鬥飛船數目增長的很快,太空軍很快擁有了三千多艘各式戰艦,其中一共有21艘空天母艦,23艘太空堡壘,整軍的戰鬥力十分強大。
運輸艦的全面改造也完成了,所有的運輸艦被裝載了粒子流防護層,內部的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每棟奈米智慧房屋也都擴大了十平方米。
與此同時,新一批運輸艦的建造計劃也展開了,這些運輸艦均為三百萬噸級的巨獸。在其中,一部分會被改造成居住飛船,一部分將承擔物資運輸的任務。
此時此刻,在發展星的日球頂層,兩股粒子流正在交鋒,星空中繁星點點,如一顆顆無暇的珍珠般深嵌在這一塵不染的黑房中,默默地發著微光,一切都是如此的寧靜。
突然,有一絲波動產生,該波動極小,卻被埋藏在這裡的奈米衛星利用中微子探測系統觀測到了。
無數資訊立刻如潮水般湧入資訊部,伴隨著紅色警戒的報警,所有人都停下了手頭的工作,去整理資訊。
一張令人窒息的圖片很快交到了漢喬辦公室,隨後交到了田斌乃至劉偉的辦公室,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看著那幾百萬只醜陋的奈米衛星。
這些奈米衛星外表似蒼蠅,通體黝黑,死板地向星系內部前進。
它們好似人畜無害,卻泛著另一個文明的兇光,好像是帶著使命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