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了她這個年紀,也是看一天少一天。
不過,這話她肯定不能說,孩子們也有孩子們的生活,只要他們都好,自己倒是不打緊。
“那冬梅呢,你們兩口子什麼打算?”胡秀英又望向小女兒問。
隨著她的問話,大家的眼神兒也齊刷刷地望向李冬梅。
講實在話,她現如今的這個打扮,回農村真不適合。
氣質格格不入啊!
“娘,我們還不好說。一來得回去問問國棟父母的意思;二來,也要看看大哥那邊怎麼安排。”李冬梅笑著回話,她自己倒是沒什麼感覺。
年輕人玩性大,原本在香港那邊好玩,有段時間確實有些得意忘神,一時半會兒還真不怎麼想回來。
不過,眼下回了國後,玩性淡下來,再加上這幾日備受丈夫的滋潤,才發現跟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
大不了回去把後把時髦的衣服脫了,換上花襖子,把一頭大波浪捲髮重新紮成辮子就是,妝也不化了。
反正她感覺這些“手藝”都會了,啥時候來大城市再拾掇起來,她一樣也是個時髦的人。
“我那邊沒事。”李亞民擺手道:“新年這段時間跟小東也聊了很多,回去就得把生意改革一下,肯定要請不少人,不差你們幫手,你們做好自己的打算就行。”
“哦。”李冬梅點頭,“那還要問問國棟的父母。”
黃國棟的父母還很年輕,不比趙大成的父母,歲數比胡秀英還小,而且只有一個兒子。黃家要搬來京城住,老倆口肯定是要跟來的,所以,肯定得看看他們的想法。
“那也是。”胡秀英笑著說,“那你和國棟就先回去,看看親家兩口子什麼打算,再說也不遲。”
“嗯。”
飛機票老早就訂好了,李亞東特地把蔣騰飛喊了過來,兩臺車,將眾人送到了機場。
人倒也就那麼幾個,但行禮可真不少。
都是首都這邊的土特產,還有一家人出去旅遊時,在景點挑選的一些紀念品。
這些東西拿回老家,可都是頂稀罕的玩意兒。
老李家的這個新年關門大吉,親戚們和熟絡的人,也都知道全家去首都旅遊去了。
回去不表示一下,肯定說不過去,畢竟親戚家的年都沒拜。有些人,例如李亞東的兩個表哥:胡文和胡勇,還一個人幹幾個人的活,頂著他們的班做買賣,更要意思意思。
人情世故,不外乎禮尚往來。
……
家人走了後,李亞東就進入了工作模式,不過暫時也沒有離開京城,因為東方紅廣場這邊的事情也不少。
國際貿易的生意已經在進行,店鋪開了六家,效果比李亞東想象中的還好一些。正所謂物以稀為貴,倒是小覷了這個年代國人的購買力。
鑑於這樣的情況,他的一些計劃也要改變一下,打算加快業務擴張的速度。
就比如宿縣那邊,那家商場現在已經營業,蘇家李亞東肯定是要去看看的,剛好趁著這個機會,打算先引進一兩個自己手頭上的“低端”品牌過去試試水。
再有就是超市和酒店,目前正在進行裝修,過年停了一陣兒,現在又重新開工,他也去視察了幾次,提了些意見。
趕在正月底,李亞東讓蔣騰飛找了個名聲不錯的包工頭,把年前購買的幾處宅子都承包了出去,按一處十萬的造價建,不日就可以動工。
將京城裡的事情處理得七七八八後,李亞民便帶著齊家兄弟,以及小猛在內的一行八人,出發前往了宿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