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東委婉的表達自己對菸草過敏,孫衛國也表示理解,拍著胸口保證以後不在宿舍抽。
然而第二天早上李亞東還沒睡醒,就嗅到一陣陣煙味從門口飄進,與宿舍裡的唯一一扇窗戶形成對流,恰好從他頭頂飄過。
還不如待在宿舍抽呢。
一個老煙槍對菸草又多麼執著,李亞東無疑最清楚不過,他也不好多說什麼,倆人說熟也算不上熟,而且人家已經做出讓步,因此這件事情只能從長計議。
我們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都有所不同,對於某種毒素的抗性也不盡相同,老煙槍里長命百歲的一樣大有人在,而他上輩子四十幾歲就患上了肺癌,他能找誰說理去?
清晨的燕園充滿朝氣,煙波浩渺的未名湖畔,莘莘學子三兩為伴,或是捧書誦讀,或是賽詩弄文。正值傷痕文學和朦朧詩等新文化思潮如日中天的年代,身為一名大學生,若張口來不了幾句“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去尋找光明”,根本就不敢出門見人。
五四操場上也是熱鬧非凡,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雖然不敢與誓死捍衛3000米的隔壁相提並論,但不少北大學生還是很注重身體的鍛鍊。
當然,這些與李亞東是沒有太大關係的,北大對他來說只是一個視窗,他可以融入這裡、並接受知識的洗禮,但這絕不是他的首要目標。
他當前的目標簡單到粗俗——錢。
五十多年的人生歷程教會了他兩個字“務實”,他何嘗不想要美好的生活,何嘗不想要唯美的愛情,何嘗不想要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但想要做到這些,首先得有一個前提——財務自由。
否則成日為生計發愁,談個鬼的夢想呢。
李亞東做不到與這個年代的很多大學生一樣,視金錢如糞土,他心中敬佩這樣的人,卻一點不想成為他們的一份子。
他今天的第一個目的地,是一家國營食品廠,話說回來這年頭內陸地區也沒有私營工廠,哪怕是一些個人創辦的公司,也都是掛在集體名下。
生意做得越大,越是如履薄冰。
這也為日後企業改革的陣痛,埋下了伏筆。
從無軌電車上下來後,李亞東沒有急著前往工廠,而是在附近的馬路上尋人打聽了一下,大約對這家“向陽食品廠”有了些瞭解。主要以生產麵包為主,據說主打的一款葡萄乾麵包和一款新型巧克力麵包,供不應求,往往早上運到各大百貨商店和食品門市部,中午之前一準售罄。
食品,國之根本。
李亞東其實沒抱太大希望,也就姑且一試,尋思著看能不能用價格打動他們,大不了薄利多銷。
這個年代的人們大多缺乏自信、不敢嘗試,所以最先發財的都是那些膽大的人。李亞東不算膽子特別大的那種,但他明白這個道理。
不試一把,怎麼就知道不行呢?
要知道幾年之後,有一個姓牟的硬是用罐頭從蘇聯換回了4架圖154大型客機。
只要敢想,這個年代大概沒有什麼不可能。
李亞東的想法是好的,態度也很積極,奈何卻吃了個閉門羹。
“我說小同志,不是我不放你進去,我看你也甭去找供銷科了,去了也是被轟出來,我們廠的麵包供應幾家百貨公司都不夠,哪還有多餘的貨?”李亞東說明來意後,門衛大叔好心提醒道。
意思就是說生意太好了,小打小鬧看不上唄。幸好李亞東有點心理準備。
“那沒事,謝了,大叔。”
離開向陽食品廠後,李亞東掏出隨身攜帶的一個小筆記本,看著上面記錄的幾個地址,略微捋了捋,將下一目標確定在“東昇服裝廠”。
主要這家工廠李亞東有點印象,規模不算大,從馬路上眺望廠門感覺很蕭條,想來生意應該不至於太火爆。
李亞東來到東昇服裝廠後,說是要找供銷科領導,洽談一下進貨的事情,果然成功的走了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