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啦錯啦,下面那個簡直跟木頭一樣,可絕對配不上美豔動人的紅衣姐姐!”
木三千見風使舵,翻臉真比翻書還快。
“在下啟元宋知命,見過西河王,此次前來敦煌是奉家師蘇世玉蘇監正之命出遊歷練,敦煌龍窟氣運升騰,若是有緣能目睹化龍天象對日後晚輩修為進境必然頗有益處,那邊的執劍人是東皇太一東皇兄,西蜀人士,方才我倆在此切磋,實在有失風度,還望王爺見諒。”
啟元欽天監監正蘇世玉?原來那個言語圓滑的白衣青年是蘇世玉的弟子,不過倒是沒有想到西蜀那邊來的竟然是皇族中人。
“東皇太一見過王爺,見過張真人。”
西蜀東皇作為世俗皇族,與其他王族所不同的是在於對待武功修為一事上。東皇可能是所有皇室中最為尚武的一個,東皇尚武且極為推崇劍道,相傳西蜀先帝曾意欲拜寧逍遙為劍道老師,不過寧逍遙似乎對收徒弟一事並不太上心,所以寧逍遙是江湖大宗師裡鮮有的獨人一派,至今也沒個傳承。
除了寧逍遙之外西蜀東皇對武當劍道也是推崇備至,東皇太一會認出張銘鈞來也跟年少時曾跟隨叔伯問道武當有關。
“師傅那塊青木頭認得你哎。”
木三千扯了扯師傅寬鬆的衣袖,指著山崖下的東皇太一對張銘鈞說。
“西蜀皇室向來重視武道,東皇太一曾於六年前跟隨皇叔伯到武當虛心求教,因此認得。”
張銘鈞在旁跟木三千解釋與東皇太一之間的淵源。
“西蜀憑何而守,唯天險而已,東皇家的人本末倒置,不去治理萬民反去練功習武,就算給他們練出幾個劍仙又能怎樣,失了民心早晚也會落得跟舊唐一樣的下場。”
安渡山撇撇嘴甚是不屑一顧,說話的時候似乎也不怕被誰聽了去妄自議論,聲音大的就算在崖底也聽的清楚明白。
“王爺說的是,不過本族積弊已深,非是一時半會就可以扭轉。”
東皇太一在下面對安渡山的話反而表示贊同。
“孺子可教,你叫東皇太一是吧,如果將來你能坐上西蜀的皇帝之位,老夫倒是願意幫你一把。”
被人直指弊病能夠不卑不亢的虛心接受,東皇小子是個有些度量的人,安渡山對東皇太一瞬間多了些好感。
“晚輩只是庶子,至尊之位不敢妄想。”
“哈哈哈,不妨事不妨事。”
安渡山哈哈大笑兩聲也沒再多說什麼。
“原來真人是武當山掌教,在下眼拙,失禮之處請真人勿要責怪。”
宋知命既然知道了張銘鈞的身份當然要禮貌招呼。
張銘鈞只以微笑點頭作為回應。
“呦,我瞧瞧我瞧瞧,啟元宋知命,西蜀東皇太一,咱們的南院大王,今個兒真是熱鬧,加上咱們北疆拓拔,這天下廟堂人都齊了!”
張揚無比的一句輕喝,眾人都向著山崖對面望去,只見五六人分別騎著草原駿馬漸漸顯露身形。
“師傅,我又想起一個詞,不,是兩個詞來。”
木三千看清了對面來人之後有些哭笑不得,那六人分明就是之前跟師傅動過手的龍殊一行。
“冤家路窄陰魂不散?”
張銘鈞稍稍歪一下腦袋悄悄的問徒弟。
木三千重重點頭,真有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