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孩子們在家,這個年過得倒是滿熱鬧。
初一各家走動拜年,嘉康領著媳婦抱著孩子,回大營去轉了一圈,看望一下親朋好友,一天的時間就這麼過去了。
初二好歹在家呆了一天陪了陪父母,到了初三,一大家子都回陳家去團聚。
陳家老太太今年七十七了,依舊是眼不花耳不聾,精神好的很,可就是不說話。
這些年大傢伙也都習慣了,不說就不說吧,還能咋地?
陳家萬福這一輩兒的孩子都結婚了,萬福家永成、永新、永梅,萬祿家永慧、永平、永樂,萬祺家永昌、永慶,萬喜家的永韜、永翠。
小輩兒男孩女孩一共十個孩子,最大的永成十幾歲了,最小的永翠才剛過百天,這一大家子,人口可是不少。
要是再加上萬珍、萬玲家的孩子,那就更多了。
更不要說還有張家常家曲家,曲家四個孩子,張家一共七個。
常家最少,雨澤七二年夏天結的婚,跟媳婦才生了一個娃。
老太太笑呵呵的看著眼前這第四代人,重孫子重孫女,重外孫重外孫女,加一起二十幾個,真的是別提多高興了。
四世同堂子孫興旺,陳家能到今天,也算發展到了極盛的地步。
“你看咱娘,多高興啊,一直笑呢。”巧娟三姐妹湊一起,在那兒嘀咕。
“能不高興麼?瞧瞧這一大家子齊齊整整熱熱鬧鬧的,多好啊。
要是等我老了有這些兒孫,我也高興的合不攏嘴呢。”巧雲看著真羨慕。
她就生了倆兒子,雨澤才有一個孩子,照著現在的政策,估計再要一個也就差不多了。
雨瀟那就不知道啥樣兒了,保不齊以後就生一個,她是沒老孃那個福氣了。
初三眾人在陳家熱鬧了一天,初四上午,嘉康美琳連同萬祿曉燕,就抱著孩子揹著東西,坐車要走了。
參場年後初六上班,總得提前回去收拾收拾啊。
巧蓮真給嘉康他們帶了不少吃的用的,夫妻倆又要抱著孩子,哪能拿得了?
幸好萬祿一起同行,他家永慧永平都大了,不太用操心,好歹能幫一把拿著東西。
“嘉康,你要豆種的事情呢,你爸已經跟我說了。
這事兒你放心,我幫你想辦法,什麼時候用,派車過來拉就行。
這裡呢,是我熬了幾晚上,給你寫的一些材料,關於參地聯合種植藥材的一些想法。
參地種完三年之後就要還林,但是小樹苗一時半刻長不起來,這一段時間,可以利用一下乾點兒什麼。
具體的我都寫上了,你拿回去看一看,我也不知道究竟適不適合,你回去慢慢研究吧。”
巧蓮把一個檔案袋遞給了嘉康,那裡面是一疊厚厚的檔案。
嘉康想要在參場幹出點兒名堂來,光是一項種人參肯定是不行,所以巧蓮幫著嘉康想了些,利用廢參地種植其他藥材的一些想法。
也不能每年那麼多參地,都用來種豆子啊?那才能出幾個錢?還是要綜合利用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果。
“媽,謝謝您啊,兒子這麼大了,還得讓您費心。”
嘉康感動不已,忙接過那檔案袋,小心的收了起來。
正好這時候火車來了,嘉晟嘉祥幫著把東西都送上車,然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