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名字,剛剛得封的少年郡王,能承受嗎?
朱塬聽到自己的爵位,同樣有些恍然。而且,還比大殿內外的其他人理解到更多。
曾經,為了避諱大明國號,明州在大明開國一些年後,就改成了後來人更加熟悉的一個名字,寧波。
這一次……
大機率,不會改了。
這麼想著,禮官也開始讀冊。
朱塬收回思緒,認真傾聽,因此也從中注意到了關於‘傳十二世’的字眼。
朱塬的明州王爵位,與剛剛的秦王和晉王相當,可以‘傳十二世’,比起之前的名字,乃至那黃燦燦明顯不合禮制的金冊金寶,都更加讓大殿內外的百官震撼。
特別是之後還有對比。
緊接著,當朱塬的冊封結束,最後的朱守謙,果然還是靖江王,然而,雖然也是不合禮制的金冊金寶,這位新晉的郡王,卻只能‘傳九世’。
看似只差了三世,可……將來,三世,差不多也有百年時間了。
百年時間,足夠改變太多事情。
冊封環節完成,緊接著,是大殿內外朝廷百官的共同朝賀。
這番禮節結束,老朱終於走下了御座,沒有立刻帶著一眾子孫去往後殿,而是走出了奉天殿,來到大殿前的廣場上。
朱塬等一干少年自然緊隨。
時間大概是九點多鐘,又是一個晴朗日子,上午的陽光鋪灑在開闊的廣場上,一片燦金光芒,好像預示著一個帝國的冉冉升起。
老朱感受著春日的暖陽,望著廣場上依舊整齊列隊的百官,望著遠方如洗的碧藍天空,一時間,腦海中過往很多很多年的諸多畫面,如同流水一般,一頁頁翻過。
曾經,只能參照過往,日三省吾身,對於自己兢兢業業十餘年打下的這片江山,從來沒想過自己能有今天的老朱既是惶恐又是迷茫,因此也十餘年如一日地小心翼翼,絲毫不敢懈怠。
現在,再看這片江山,老朱的感覺,如同今日的天空。
澄澈,遼遠。
讓人可以放心地向前。
這一切,都只是因為身邊多了一個少年。
想到這些,老朱不由轉頭看了眼,看到少年人同樣在抬頭望天,好像在看很遠很遠的地方,於是好奇,問道:“塬兒,在看什麼?”
朱塬回過神,此情此景之下,內心裡同樣是無數的感慨,面對更多偏向一個長輩而不是帝王的老朱詢問,笑著道:“祖上,在看未來啊。”
“未來呵,”老朱也笑:“該是如何呢?”
朱塬想了下,沒有再說自己已經向自家祖上描述過很多次的對於這片土地的種種構想,而是在這充滿了昂揚的春日燦爛陽光下,很感性地朗聲念出了八個字:“泱泱華夏,煌煌大明!”
PS:
這次是真的結束了。
我不是個喜歡結束的人,甚至是恐懼,喜歡的影視和,從小就最怕來到最後。
上本書就是明明可以早早收尾,卻總不捨得,還撂在那裡,還想著將來偶爾寫一寫。
對於這本書,復更的時候就想著,按照我碼字的溫吞節奏,書中過一年,書外百萬字,一本書寫3000萬字,寫到退休,其實也挺好。
而且,雖然斷更一段時間,稿酬和訂閱甚至都還不錯。
鐵飯碗啊。
然而,人生到底不能這樣,總是要向前的。
各位,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