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想了想,又問道:“俺若想把他們留在京師,塬兒,你可有法子……解決楊憲剛剛說的那些問題?”
這兩天在家裡有些沉迷女色了,朱塬不太想動腦子。
不過,既然老朱問起,朱塬也只能強行轉動起腦瓜,片刻後,忽然點頭:“有啊。”
大家一起看過來。
老朱也示意:“快些說,不要磨磨蹭蹭。”
朱塬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眾人:“……”
老朱:“怎麼又扯到你那生意經上去了?”
“就是要做生意啊,”朱塬道:“首先,河西走廊本就是商道。其次,這些部族或軍鎮首領,本身也都擁有不菲的身家。那麼,我們可以把兩者結合起來……嗯,不是兩者,朝廷也要加入進來,算是三者,然後……大概就是,成立一個商業聯盟。”
朱塬說著,越想越通透,幾乎有些眉飛色舞:“祖上,我覺得,這樣的話……是不是把他們留在京師,其實都無所謂了,只要實現利益捆綁,讓他們必須牢牢地依賴著我大明朝廷,別說什麼降而復叛,哪怕做一些對我大明不利的事情,反而就是對他們自己不利,到時候,他們只會絕對擁護咱們大明的正統。”
朱塬是通透了,這一番話之後,現場……大家是更加糊塗了。
老朱被灌輸太多,倒是覺得自己有些明白,但……於是擺手:“塬兒,這太籠統了,你具體了說?”
“具體……可不是三言兩語能說的,”朱塬道:“祖上,這也需要做出一整套方案。不過,暫時隨便說的話,就比如……類似海貿公司那樣,在甘肅,也成立一系列貿易公司,不僅與中原地區通商,還要把觸角面向西域。這些貿易公司的股份,這一次,朝廷要佔大頭,甘肅地方勢力佔小頭,當然,只要做好,其中的利潤絕對豐厚。大家一起做生意,利益也就捆綁起來了。”
朱塬說完,其他人還在思考,李善長卻覺得自己終於抓到了一個關鍵:“平章,這……一張餅,與其和別人分享,那裡有自己一個人獨吞來得好。那甘肅地方勢力難道就不想著,不需要咱大明朝廷,自己來做,豈不是更好?”
“自己做,怎麼做?”朱塬反問了老李一句,沒等他回答,就顧自道:“河西走廊,更多還是一條走廊,自身出產……馬匹、牛皮之類,或也算豐厚,但終究單調。而我大明可以提供的,茶葉、絲綢、鐵器、藥材、紙張等等,反正,就太多了,而且,這些東西,不僅可以在河西販售,關鍵還是西域。絲綢之路這些年不太通暢,如果能夠重新打通,可以想見其中利益。呵,這麼說起來……我要是那甘肅地方勢力,面對如此誘惑,我不僅會歸順大明,還會盡可能的幫著大明去攻打西域,把那片地方收回來,或許,商道就通了。”
朱塬說到這裡,對面一直話語也是不多的鄧愈開了口:“平章……這聽起來,其實就是‘讓利’二字?”
朱塬笑:“御史不會想到宋朝歲幣之類的事情上去了吧?”
鄧愈也笑著,卻是搖頭:“倒是沒有,只是,平章剛剛也說了,熙熙攘攘,利來利往,咱們能給他們讓利時,或許是歸附,若有一天,給不起了,那豈不是就要判離了?”
老李沒想到鄧愈這麼犀利,有些欣喜,跟著也補刀:“平章,你可曾想過,若那些地方勢力得了太多好處,實力不斷增加,兵強馬壯的,野心也跟著膨脹,將來……只怕還要大軍再走一趟。”
“既然諸位都能想到,我哪裡會留下這種漏洞?”朱塬道:“一方面,我剛剛就說了,比如那貿易公司,大頭肯定要控制在朝廷手裡,到時候,如何分紅之類,肯定要朝廷說了算,他們只能算股東,更多隻是分紅權,能不能參與管理,也是朝廷說了算。公司成立初期,為了穩住他們,可以讓他們參與一下管理工作,但,將來,就安安心心吃分紅,當一個富家翁。另一方面,有得就有失,咱們給出這份好處的前提,當然就要收回一些東西,比如,地方勢力手中的武裝力量。這個需要一些時間,但,最終趨勢,肯定是那片區域裡,只能有朝廷的軍隊,普通百姓,種種田,養養牛,或者手中有貿易公司股份之類的,安心做一個富家翁,也就夠了。再者,邊地畢竟苦寒,等他們有了錢,再見過中原的繁華,難保不會想要主動搬來中原居住,到時候,就更沒有了威脅。”
這次,朱塬說完,下首一人忽然沒頭沒腦的冒出了一句:“無恆產者……”
然後就沒了動靜。
大家看去,是禮部尚書錢用壬。
隨即就忽然了悟。
到時候,本來有兵有馬有部族有牧場的一群人,雖然很有錢,但……某種程度上,卻都變成了‘無恆產者’。
無恆產者無恆心。
這是《孟子》裡的原話。
不過,這裡卻不是這樣理解。
這裡的‘無恆產者’……是任人宰割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