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遇春身後,許久不見的塗霄穿著正三品的文官孔雀補服,在一群披甲武將中顯得頗為惹眼。
見先生終於望來,明顯黑瘦許多的塗霄微笑著點頭示意,朱塬也笑著頷首。
暫時還搭不上話。
老朱拉著常遇春與群臣說了好一會兒話,已經小心提醒過兩次的禮官第三次上前,皇帝陛下才與愛將依依不捨地暫時分開,轉向午門城樓。
午門前。
常遇春也在禮官引導下,來到主將位置,身後一系列出征的文武將臣按序列隊,文左武右。
午門層樓上,同樣一身弁服的老朱昂然而立,靠後一些,左邊是太子殿下,右邊是李善長,朱塬則是站在太子身邊,其他文武同樣各有位次。
兩邊列隊完畢,第一陣鼓樂也跟著響起。
樂聲中,朱塬向下打量。
午門層樓下,為首正中是常遇春,兩側是文武官員,其中文官一邊,以剛剛見到的塗霄為首,這小子,倒也風光。
再說武將一邊。
常遇春身後,因為人數較多,列成了兩排。
為首兩人,一個是正二品的大都督府副都督顧時,這是常遇春入蜀的副手之一。另一個是薛顯,同樣的正二品,官職為江西行省右丞。
顧時是最早跟隨老朱的淮西二十四將之一,不過,因為沒有太多特別值得說道的事蹟,朱塬印象不深。
倒是薛顯,曾經歷史上老朱的評價是與傅友德一樣能夠獨擋一面的猛將。
常遇春早逝後,要說猛,就要數傅友德。
再後來,馮勝和傅友德的搭配,與早年的徐達和常遇春類似。
薛顯能與傅友德對比,其勇猛也可以想見。
不過,曾經的洪武三年,雖然被封為永城侯,但因為濫殺緣故,薛顯不僅俸祿被壓縮,還被貶到了瓊州。
然而,也只是一年。
老朱很快又想起這位愛將,重新將其召回,不僅恢復了俸祿,還賜予了該有的丹書鐵券。
朱塬就覺得吧,濫殺這件事,或許……原因也有,但,可能還有其他。
比如張煥。
對。
還是張煥。
小先鋒張煥。
這個在明初史書中留下了好幾筆近乎老朱義子最後卻沒有結果的一個人。
徐達破大都時,專門安排張煥看守元朝府庫,老朱流傳後世的一封親筆書信裡,還有讓小先鋒張煥驗看馬匹並畫押的言語,可見信任與親近。
然而,洪武二年,那張引動了整個北方的慶陽之戰,開始的時候,張良臣詐降,徐達派了薛顯和張煥一起去受降,張良臣降而復叛,向薛顯和張煥發動了襲擊,結果是,薛顯負傷而逃,張煥被俘。
再之後,就再也沒有了張煥的記載,大機率是被殺。
這件事在其他人來看,比如老朱,就是另外一副畫面。
面對詐降,薛顯沒有奮力救人,自己逃走了,卻把老朱視作做乾兒子一樣的張煥……折在了慶陽。
能不氣嗎?
但,詐降這種事,屬於意外,也不能算是過錯,只能從其他事情上找找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