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關於管理層,除了正副校長陶安和錢唐,前些日子曾經上門送書的測繪使塗霄父親塗弼也被朱塬調來這邊。
當然還是老硃批準。
朱塬提起後,皇帝陛下親自召見了塗弼,一番問對,覺得學問尚可,再加上兒子都已經是正三品,父親正八品太不像話,這次就授予了金陵大學的正五品司業之職。
司業本為國子學祭酒的副官,職責是協助管理國子學日常工作。
這次也差不多。
陶安統管全域性,錢唐督學訓導,塗弼負責日常。
至於職位名稱,除了校長沒有沿用祭酒,其他的,朱塬也沒太創新。比如教師,朱塬沒把‘教授’之類的弄出來,畢竟聽著就不太正經,根據官職,還是‘博士’、‘助教’、‘學正’之類,日常師生之間實際稱呼中也不會喊官職,更多倒是類似後來的‘先生’與‘學生’。
塗弼之外,還有方國珍的第三子方行,和朱塬招呼後,方國珍親自去求了老朱,也得到了批准,調來這邊。
不過,老朱覺得方行還是年輕了些,之前的翰林院正七品修撰,到了金陵大學,官職轉為博士,品秩還是正七品。
老朱還要求方行順便選個專業,修滿100個學分。
方家對此沒意見。
方行今年才22歲,方國珍也覺得幼子還年輕,不急,再次跑來親自諮詢了朱塬一番,果斷給兒子選了‘經濟專業’。
除了這些,今次科舉成績卓越又有資歷名望的一些士子,也被挑選並授予了職位,比如藉助漳州幾家送到朱塬手裡一副《天目山圖》的畫家王蒙,確定官職也是正七品博士,朱塬安排其掌管藝術專業。
相當於後來的藝術學院院長。
再加上從朝廷各部的調撥,近期一共確定16個正七品的博士,恰好分別分管16個專業。
方行也算。
而且,方行還不是最年輕的一個博士,最年輕的,是常璸,現任正三品營海左衛指揮使常斷的兒子。這次憑藉策論80分和數學100分的出色成績,當然還有功勳家庭出身的加成,也直接被老朱授予正七品博士。
常璸選擇的是‘化學專業’,同樣很精準的一個選擇。
朱塬對此都沒有反對,還樂見其成。
首先,學校初立,一切都處在摸索狀態,也就無所謂年齡資歷,就如方行和常璸這兩個博士,雖然是官,接下來卻也都要和學生們一起學習,一起鑽研,一起將各自專業樹立起來,甚至還要一起修滿100個學分。
其次,除了本身在這個年代都算是高階知識分子,兩人的家庭出身,也確定他們擁有直接得到授官的資格。
公平嗎?
不公平嗎?
朱塬不糾結這個。
而且,朱塬相信,大部分學生也都會認可這種安排,不會覺得有什麼問題。
這也是這年代的現實。
如此這麼瑣瑣碎碎地忙碌著,臨近中午,朱塬正要離開的時候,設定在金陵大學校園內的《大明月刊》編輯部一位屬吏匆匆跑來,說是印書局那邊,同樣也是配套設在這裡的單位,那邊……兩位書商,為了爭搶最後一批印好的《大明月刊》,竟然打了起來。
朱塬聽聞後,沒有生氣,差點要笑出來。
這倒熱鬧。
今天過來,開局是吵架,收尾是打架,精彩啊。
這得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