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釉?
聽名字,很容易理解,應該是紅色瓷器。
對於這個時代的瓷器,朱塬能想到的就是元青花。
見譚渠說起自家能燒紅釉時很有些得意的模樣,朱塬想了下,才發現,記憶中瓷器的顏色,青白為主,或者還有藍綠,但,紅色的瓷器,似乎……不多。
嗯。
何止不多,簡直是稀罕。
看來真是絕活。
於是更多了些好奇,隨口道:“抽空送來幾隻我看看,如果真好,就幫你們譚家揚一揚名。”
譚渠聞言一愣。
這朱塬……
送五百年國祚的世外高人,只是一年就已名揚天下,當下不僅官至從一品中書平章政事,還被皇帝陛下認了宗親……
這樣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竟然要幫他們譚家揚名?
隨即又反應過來。
即使對方不幫著揚名,能與這樣一個權勢通天的大人物結交,別說送幾隻瓷器,就是把家產送給對方一塊,都是值得。
譚渠越想越激動,手腳都有些微顫,強忍著沒有跪下,深深一揖道:“小的會盡快給大人送去。”
前些日子去明州洽談海貿生意,恰好帶了幾隻紅釉瓷器當樣品,因為太珍貴,只捨得送出了一半。
恰好。
要不然,還得趕緊去信到江西,這一來一回少說半月,萬一平章大人沒了興致,或者乾脆把事情給忘了,那可就成了譚家的大損失。
兄長總說自己不夠大氣,太喜歡斤斤計較。
看這次……
若不是自己留下了那幾只紅釉瓷器,如何能趁熱打鐵?
朱塬能看出譚渠的激動,也明白自己大概又犯了個小錯,卻無所謂。
瓷器的事情之後再談,朱塬沒忘自己為何過來,轉而道:“既然你譚家是經營瓷器的,應該挺富裕,為何來這裡,嗯……是採購《大明月刊》的吧?”
譚渠下意識想要反駁一下少年平章關於自家‘富裕’的說法,想想還是沒有畫蛇添足,只是道:“譚家也有經營書肆生意,小的恰到京師,見了近日大人主持這《大明月刊》頗受青睞,就想著順道採購一批帶回江西販售。”
朱塬也明白過來。
傳續兩百餘年的地方大族,顯然不會再只依靠單純的瓷器營生,若是他……也肯定會分散一下家族產業過於集中的風險。
嗯。
用後世商業術語來說,這叫‘多元化’。
這麼想著,朱塬接著問道:“要採購多少?”
“這印書局只餘七百冊,小的打算全買,”譚渠說著朝一邊的胖子示意:“不曾料到這位何兄也要全包,爭執之下,我二人一時失態,慚愧,慚愧,還要再謝大人寬宏。”
七百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