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先殿內,朱塬摩挲著面前的超大號地球儀,假做沉吟斟酌地思緒飄飛片刻,面對一旁的一家三口,也不敢走神太過,收回注意力,很快回到剛剛的‘五京制’問題上。
將地球儀的中國一邊轉向老朱幾人,朱塬開口道:“祖上,講述五京制之前,還是先要簡單向娘娘和殿下解釋為何如此,這其實依舊涉及經濟之學。”
聽到‘經濟之學’的字眼,本就目光好奇的朱標更打起了一些精神。
老朱之前已經讓長子接觸了不少朱塬提供的學問,包括朱塬身邊的地球儀,但還沒有把經濟之學拿出來。
當下,聽朱塬這麼說,老朱稍微沉吟,想想那元廷已滅,接下來,大明的朝政重心就是發展經濟,而長子虛歲也算十四,確實該多接觸一些相關知識。
於是點頭:“你儘管說來。”
見老朱同意,朱塬正要開口,反而又短暫卡住,需要說的太多,三兩句話根本就講不完,一時間也就不知道從何說起。
這不得不謹慎。
因為剛剛關於‘洪武二十五年’的聯想,朱塬意識到,回到這個時代,相比老朱這個明面上的boss,朱標才是更難纏的一個,稍微處理不好,後果難料。
因此,哪怕某個少年當下一副人畜無害的模樣,朱塬也不敢掉以輕心。
再次斟酌片刻,朱塬終於道:“關於經濟之學,涉及實在太多,今日哪怕講到深夜也不可能說完,殿下稍後若有不明,可等塬兒今後再慢慢解釋,我暫時只能圍繞五京制展開。”
長子還沒開口,察覺到朱塬明顯束手束腳模樣的老朱已經擺手,笑著道:“你儘管講來,就從咱倆剛剛話頭繼續,這是大學問,標兒一時不明也是正常,不需太過遷就他。”
朱塬聽老朱這麼說,又見朱標也是謙虛地附和點頭,便也故作放鬆地開口道:“首先要簡述一下農業時代和工業時代。自華夏有歷史記錄開始的漫長數千年時間,直到當下咱大明,生產以農耕為主,因此稱作農業時代。農業時代發展數千年,生產力已經很難再有根本性的提高,這就導致生產和分配的侷限性越來越強,進而引發王朝的持續更替。‘生產’和‘分配’,是經濟之學中兩個重要的基礎概念,殿下就學多年,想來,只從字面,也能大致明白這兩個詞彙含義?”
說著看向朱標。
朱標稍稍斟酌,內心其實不太明白,畢竟朱塬剛剛話語裡的新詞太多,表面上卻還是點頭:“大致……明瞭。”
朱塬接著道:“解決的方案,就是從另外一個角度,實現生產力的一個突破,這就是我給祖上構思的工業時代。何為工業時代?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在明州進行海捕,想要捕魚,需要工匠製作船隻,需要工匠製作漁網,如此之類,船隻和漁網,因為是工匠所造,因此可以稱作‘工業產品’,我們利用這些工業產品去捕魚,這就相當於又一種的‘生產’,不同於傳統在土地上種莊稼的‘生產’。實際上,這個例子並不貼切,但因為已經是事實,才拿出來讓殿下進行理解。簡單來說,工業時代,就是透過種種工業手段,利用各種工業產品,最終實現遠超農業的更高效率生產的一個全新時代。”
說到這裡,面對朱標眸子裡更加明顯的疑惑,朱塬示意還被老朱按在膝蓋上的那本冊子:“祖上手中畫冊之上的蒸汽機,還有其他諸多器械,就是工業時代所必須的各種生產工具。再形象一些,工業時代,透過各種工業器具,我們能實現傳統農業時代人力一百倍、一千倍甚至一萬倍以上的生產效率,因此可以得到更多的生產成果,生產成果足夠多,也就能養活足夠多的人。只要老百姓吃飽了飯,這天下,那怕百年千年,都不會出現動盪。”
朱標還是似懂非懂,但到了最後,卻不由點頭。
老朱感覺到,因為兒子到來,自家寶貝二十三世孫的注意力就很大程度上轉向了對方,他對此沒有甚麼鬱悶,反而很是欣慰,見兒子目光希冀地望向自己膝上的畫冊,笑呵呵道:“先聽塬兒說,稍後給你看。”
朱標重新轉向朱塬。
朱塬短暫停頓,示意麵前的地球儀:“想要進入工業時代,一方面,是生產工具,另一方面,是生產資料,比如,最常見的一些,土地、礦產、水源等等。剛剛我和祖上恰好談到這裡,按照我熟悉的某個計量單位,當下大明控制的國土面積,其實只有300萬平方公里左右,但,想要確保一個全新的工業時代擁有足夠的生產資料,這30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咱們需要向外擴張,將大明土地擴張到目前的十倍……”
說到這裡,朱塬示意一旁的地球儀:“……大致是,北到極地,南到南海,西到西域,東到大洋。”
這一次,老朱父子沒有開口,一直安靜旁聽的馬氏忍不住道:“這……如此之大的國土,遠超漢唐,就算能打下,又需要多少兵力駐守,再說……諸如那極北和西域,都是蠻荒之地,要之何用?”
如果不是照顧這大殿裡三個男人的面子,馬氏差點都要說出‘勞民傷財’、‘好大喜功’之類的詞彙。
朱塬很能理解馬氏的反應,又不得不耐心地將各個區域擁有的各種資源詳詳細細分析了一遍。
不過,等朱塬話落,馬氏依舊道:“就算你說都是事實,這些個‘石油’、‘鉀礦’甚麼的,數萬裡之遙,如何能運來我中土?”
朱塬微笑著耐心道:“娘娘,答桉就在祖上手中的畫冊上。不說後續的其他,只要實現了最基礎的蒸汽機,造出蒸汽火車,透過到時候貫穿全國的鐵路網路,就能將當下三月時間的路途,縮短到三天之內。”
三月路途縮短到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