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病逝之後的事情,還要再從洪武二十五年之前說起。
朱元章有二十六個兒子,雖然很明顯地偏袒長子,畢竟孩子多了,相處最久,還是登基之前出生的,肯定更親近一些,但,老朱會任由長子如同後來他不可能知道的朱允炆那樣,一個個簡單粗暴地將自己的叔叔們拔除嗎?
當然不會。
然而,對於長子處置自己行為太過分的弟弟們,老朱也不反對。
就像老朱並不替那些作惡多端的兒子們掩蓋罪名那樣,魯王做了一系列荒唐事,洪武二十二年自己把自己作死,他就直白地給了一個「荒」字作為諡號。
還有秦王,被幾位老婦毒死後,朱元章也給了一個遠不上褒義的「愍」字諡號,坦言「哀痛者,父子之情;追諡者,天下之公。朕封建諸子,以爾年長,首封於秦,期永綏祿位,以籓屏帝室。夫何不良於德,竟殞厥身,其諡曰愍」。
直白一些:只是可憐你,才沒給你一個惡諡。
那麼,除了這些死在老朱之前的王爺,其他的,什麼態度呢?
老朱曾經給過一個兒子一封勸戒詔書,具體是給哪個兒子,朱塬記不清了,但大致意思是:我現在是你們的父親,還可以袒護你們一下。等你們兄長即位了,若還不知道收斂,恐怕想要保一個富貴都難。
因此可見,老朱內心對很多事情,都是一清二楚的。
不過,對於長子,老朱也很放心。
因為朱標「做」的太好,每當弟弟們遭遇彈劾,要被父親懲罰,朱標都會毫無原則地袒護,甚至抱著老朱的大腿哭泣哀求。
長子能做到這種程度,老朱覺得,再不濟,其他兒子將來保一個衣食無憂,應該是沒問題的。
那麼,問題又來了。
朱標內心對弟弟們的態度究竟又是如何呢?
沒有證據,還是隻能從邏輯上推斷。
這又要從洪武十年說起。
洪武十年六月丙寅,命群臣自今大小政事皆先啟皇太子處分,然後奏聞。
再聯絡一干藩王持續不斷地被彈劾。
假設一下,一個真袒護弟弟們到了一種沒原則地步的哥哥,恰好還是個朝政「過濾器」,那麼,有人彈劾弟弟的時候,他完全可以隨手把事情壓下來,根本不用送到老朱那裡。
朱標沒這麼做。
不僅如此,大批針對各個藩王的彈劾,只是後世記載下來的,擄掠孕婦,閹割幼童,當街殺人,縱馬屠村,如此之類,都簡直是聳人聽聞。
那麼,有沒有一種可能。
朱標一方面要維護朝廷公義,一方面,又要盡兄長的職責,所以,一邊不攔下這些讓父親看一眼就要失望一分的彈劾,一邊又毫無原則地給弟弟們求情?
人性是複雜的。
但,複雜不到這種程度。
更可能是,朱標就是要讓老皇帝看到兄弟們的這些破事,才能在洪武二十五年,接連拿下軍權和朝權之後,理直氣壯地對弟弟們動手。
再說朱元章的態度。
從老皇帝的書信裡,可以看出,他對長子的心思也是心知肚明,但,兒子們那些堪稱驚悚的惡事,讓他也覺得,是需要收拾一下,否則,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可能就要毀在一群肆意妄為的兒子們手中。
這還要回到老朱並不怎麼掩飾地給幾個兒子的諡號。
老朱是明事理的一個人。
於是,洪武二十五年,朱標開始動手,從對自己威脅最大的次子朱樉開始,而且,巡視陝西的過程中,還找理由一股腦地將自己的一干心腹都帶去了西北,讓藍玉等人接管了本該屬於各大邊鎮藩王的軍權
。
如果朱標不死,考慮到老皇帝還活著,朱標後續會做的,大概就是一步步收回八大塞王的軍權,暫時讓兄弟們做一個沒有實權只享富貴的太平王爺。
可惜,洪武二十五年,一個大玩笑。
天大玩笑。
然後,大明朝的聚光燈,再次回到了之前一步步被邊緣化的朱元章身上。
對於長子的死,老朱是什麼態度?
其實就一點,還是典型的中國式家長。
兒子生前,幾乎就要直接把他的位置給奪了,反正,失去了軍權,失去了朝權,老朱也差不多成了擺設,用一個傳統的詞彙,這是典型的「忤逆不孝」。但是,作為典型的中國式家長,兒子不孝順,卻不是家長不愛孩子的理由,相反,依舊是毫無原則地偏袒著,遷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