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武實錄記載,洪武二十三年的五月十八這天,面對群臣的不斷彈劾,朱元章召見了李善長,原文是‘上詔慰諭之,復召詣奉天門,與語開創艱難之際,為之流涕’。
君臣兩個回憶往昔,痛哭流涕。
這是老朱的‘鱷魚眼淚’嗎?
暫時別下定論。
再然後,依舊是洪武實錄記載:復至右順門,上謂群臣曰:“吾欲宥李佑等死,以慰太師。太師年老,旦暮無以為懷。”
簡單翻譯:太師老了,我想原諒李佑等人的死罪,讓他安度晚年。
接著,就是百官的應對:群臣復奏:“善長開國舊臣,任寄腹心,親託骨肉,而所為如此。臣等考其事反狀甚明,敢以死奉法。”
再簡單翻譯一下就是:李善長是陛下心腹不假,但犯下那麼多罪過,證據確鑿,陛下若還要袒護,我們就死給你看!
稍稍琢磨琢磨。
這叫什麼?
這叫逼宮!
都說朱元章是個殺神,一個殺神,被百官逼宮,連跟隨自己多年只想有個善終的心腹都護不住,簡直顛覆啊!
面對百官的以死相逼,老朱沒有再堅持。
然後,李善長回去後,就自殺了。
廣泛傳聞的,李善長一家七十多口都被老朱砍了腦袋,只有駙馬李祺得以免死,其實不是。
李善長是自殺的。
而李家,不只是李祺,後世諸多證據也都證明,還有很多後輩都活著,並且開枝散葉。
並不是被斬盡殺絕。
不過,從李善長開始,確實有一大批的淮西勳貴,當年或死或貶。
這件事的後續。
五月,李善長死。
六月,左都御史詹徽,兼任吏部尚書。
這意味著,繼軍權之後,清除掉一大批淮西勳貴,特別還有一直對朝政保持著很大影響力的李善長之後,太子殿下,又拿到了朝權。
還有一個後續。
李善長死後,工部一位郎中,名叫王國用,上書為李善長喊冤:“善長與陛下同心,出萬死以取天下,勳臣第一,生封公,死封王,男尚公主,親戚拜官,人臣之分極矣。藉令欲自圖不軌,尚未可知,而今謂其欲左胡惟庸者,則大謬不然。”
老朱的反應是,默然以對。
當年的空印桉,誰敢提異議,老朱就處置誰。
到了李善長這裡,老朱只是沉默。
為什麼沉默?
因為,這位帝王並沒有想要誅殺李善長,他一直希望能留個好名聲,君臣相共始終。但,面對壓力,只能妥協。
是百官的壓力嗎?
不是。
是兒子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