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關鍵來了。
兵不血刃地成功招降了納哈出數十萬眾,馮勝卻再次因為私藏繳獲遭到彈劾,不僅沒有功勞,還被朱元章收回了大將軍印。
之後呢,這大將軍印,落到了藍玉身上。
洪武二十一年,藍玉拜大將軍,總管軍事,率軍15萬出征北元。
嗯。
整件事的有趣之處就在於,勞苦功高的馮勝,費力不討好,勞心勞力地拿下了遼東,卻因為一個小小的私藏繳獲罪名被罷免。
要知道,馮勝的私藏是出了名的。
這位跟隨朱元章許久的名將,多年來一直就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以往打仗過程中,老馮吃點拿點,都沒有受到過懲罰,這一次,為什麼那麼嚴重呢?
答桉很簡單。
為了給人讓路。
給誰?
給藍玉。
差點搞黃了一場招撫的藍玉,不僅沒有獲罪,轉眼還成了大將軍,相比以往明軍出兵往往有多路統帥,藍玉拿到大將軍印,第一次出征北元,就能總管軍事,毫無掣肘。
為什麼是藍玉呢?
因為藍玉是太子朱標的妻舅。
當然了,除了老朱這種異類,天家往往是少親情的,因此,這一層親戚身份之外,更多的,肯定還是藍玉早早就投靠了朱標,成為太子一黨。
朱標想要接班,第一個要拿到的,就是軍權。
這是常識。
藍玉就是朱標的軍方勢力代言人。
征伐北元一戰也很順利,藍玉率領大軍在捕魚兒海大敗元軍,徹底摧毀了元室正朔。
班師回朝,有功要賞。
更有趣的來了。
本該被封為‘梁國公’的藍玉,結果卻成了‘涼國公’。
為什麼會有這一字之差?
傳統觀點基本都是,藍玉嬌縱跋扈、侮辱元妃、縱兵毀關,因此受到老朱的敲打,將‘梁’字換成了‘涼’字?
真是這樣嗎?
這裡不得不再次提一點,老朱是一個很雙標很分裂的人,對於武將,特別是跟隨自己許久的親信,無論是貪財還是嗜殺,容忍度都很高。
比如,就像洪武三年的大封功臣,本該封公的兩人,湯和和廖永忠,止封侯爵的原因,表面上,一個是嗜酒妄殺,一個是擅窺朕意,這算什麼大事?
實際原因是,湯和在老朱與張士誠對峙時,負責鎮守太湖北部的常州,一度產生了搖擺,還酒後吐真言;“吾鎮此城,如坐屋嵴,左顧則左,右顧則右”。《明史·湯和傳》記載,‘太祖聞而銜之’。
湯和為什麼心存怨念?
當年老朱從軍,是湯和幫忙引薦的,誰能想到,本來打算招來當小弟的同鄉,一步步爬到了自己頭頂,甚至成了主子?
這事兒,放誰身上會平衡?
湯和不平衡也就不平衡吧,還在喝醉的時候,不小心說了出來,還被老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