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都督府的外院正堂與隔壁的明遠堂格局類似,一張長桌,此時只有華高和朱塬兩人相鄰而坐,正在翻閱聞造剛剛從北方送來的前線戰報。
今日已是七月廿二。
老朱是七月十六抵達汴梁,聞造一同北上,這是第一次送信回來。
相比明州到金陵的兩天路程,這邊到汴梁,路程超過兩千裡,單程一次傳送書信也增加到五日,這還是不計人力、馬力等成本的情況下。
至於史冊裡常見的‘八百里加急’,實際是很難實現的。不是馬力跑不到,主要是,大部分情況下,路況不允許。
再就是,古人對距離的計算很粗略,短距離或許還能準確些,路途一旦加長,那就完全沒了準頭。
就像最典型的一個,江淮外海的淺灘區域,之前被稱為’萬里長灘‘,營海司根據緯度測距法實際測量後,其實連一千里都不到。
海軍都督府大堂內。
戰機瞬息萬變,該說的提前都已經說過,朱塬不打算再冒然給老朱提什麼意見,但從前方反饋回來的訊息來看,老朱還是接受了他之前的大部分建議。
比如華高正拿在手裡欣賞的兩張素描畫像。
至正帝父子的畫像。
老朱既然讓聞造特意把兩幅畫像捎回來,說明前線肯定已經有了數百張。
可以想見,將來前線各級領軍將官手裡,都不會缺少,這會最大程度避免至正帝父子不知不覺地逃出大都。
再就是,聞造離開前,老朱剛剛釋出詔令,犒賞全軍。參與北伐的數十萬士卒,不僅各有銀錢、布匹賞賜,還要歡慶三天。
這顯然是故意的。
熟悉老朱的人都明白,正常情況下,老朱不是個會搞這些花頭的人。
既然做了,顯然就是給一些人看。
給誰看?
還是至正帝父子。
老朱應該希望至正帝父子認為,明軍拿下了汴梁,就已經非常滿足,或許不會再急著攻取大都。
朱塬覺得,至正帝父子只要不是太傻,或者,哪怕父子兩個猜不出來,但,至正帝父子身邊肯定不缺聰明人,也不缺對老朱有一定熟悉的人。但,朱塬也相信,人總是很容易自我麻痺的。
有些時候,哪怕明知道是假的,依舊會不由自主抱有最大程度的僥倖心理。
這不是朱塬信口開河。
這片土地上,那厚厚的數十本史冊,記載了太多類似的故事。
就像恰恰是老朱當下所在的那座汴梁城,那一場靖康之變,開始覺得,金人不會打過來的,打過來了,又覺得,他們只是要錢而已,給了錢,轉眼又來了,還自我安慰,這城,還是能守一守的,結果……沒守住……
華高軍階足夠高,很多事情,朱塬也不對他隱瞞,兩人紙上談兵了一個多時辰,轉眼到了傍晚。
又被強拉著在這邊吃飯。
飯廳內。
看著三個二十多歲外貌端正的婦人親自端飯上來,朱塬就很無奈。
這是前些日子朱塬給出建議後,華高拉著他親自幫忙挑選的。大半個月下來,除了營海司的事務,私下裡,朱塬被折騰最多的一件,就是海軍都督大人的那點破事。
朱塬因此甚至完成外一本書,名叫《科學生育手冊》。
華高奉為至寶。
等三個婦人上菜之後又被華高打發走,朱塬看了看坐上各種魚貝,無奈搖頭:“大人,過猶不及啊,就算海貨很補,也不能這麼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