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殼啊。
各種各樣的貝殼,只要拾取大小何用的,穿上孔,無論是上衣還是褲子,都能用。
另外還有長褲的皮帶。
這就沒辦法了。
當下,各種皮料,特別是牛皮,還屬於戰略物資,至於就地取材的鯊魚皮,這個更貴,更不現實,因此,還是按傳統的,綁繩子吧。
隨後過河。
這次主要是看看明州海事學堂的籌備和附屬小學的選址。
再就是,打算在山東流民安置社群旁邊,建造一個集市。用後來更時髦的話來說,也可以叫‘商業街’。
剛剛結束的夏汛,參與海捕計程車卒民夫,按照營海司拿出的方案,預計將給出平均3貫的獎勵。當然,不同的職位,有多有少。
錢有了,也就有了消費需求。
更何況將來,十餘萬人聚集於此,本身就是一個潛力很大的消費群體。
既然想到,這次朱塬就不會再做好事。
計劃蓋出一條街道,房產歸於營海司名下,主要用於出租,供給各個商家開設酒樓、布店、米店等等。肥水不流外人田,營海司本身下屬的明州雜貨連鎖公司,也會參與進來。
老朱的夏稅麻料代交方案推出後,剛剛成立沒多久的明州雜貨連鎖公司,似乎就沒有了存在的必要。
朱塬卻不這麼想。
經過歷練,明州雜貨連鎖公司不僅有了一個嫻熟的銷售團隊,還打通了一張銷售網路,作為一個曾經的商人,朱塬很清楚,銷售團隊和銷售網路是多麼重要。
將來哪怕不需要再收購麻料,也可以收購其他啊。
而且,不僅是買,連鎖公司也可以賣啊。
就像即將建造的商業街,這還只是第一條,將來會有很多,每條街上,都可以引入明州雜貨連鎖公司,經營各種生意。
這邊的事情結束,朱塬又在傍晚時分趕往東城碼頭。
上午安排了一個輪船與槳船的速度測試。
同樣的200料船隻,同樣的六個人手,得出的結果,朱塬之前興之所至建造的一艘輪船,一個時辰,大概能行50裡左右,相比起來,類似大小的槳船,一個時辰只能行駛20裡水路。
或許槳船再新增一些人手,再添幾根大櫓,足夠更快,但,此間效率的差異,也顯而易見。
朱塬看過結果,就做出了一項決定。
計劃批次生產50艘200料的輪船,一半提供給海軍,作為日常巡視船隻,另外一半,將會用於建立外海諸島之間的擺渡系統。
輪船早早就已經出現,速度明顯更快,為何沒能普及?
朱塬這些日子也逐漸明白,關鍵問題,還是磨損。
傳統輪船,大部分結構往往都是木質的,因此,相比結構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槳櫓。槳輪……哪怕轉軸採用一些金屬構建,其實也是非常不耐用的。
直到軸承的出現。
傳統槳輪,運作起來,或許一個月就會出現問題,但,不僅省力還大幅降低了磨損的軸承,只要保養得當,使用一年或許都沒問題。
如此直到天色擦黑,朱塬才終於回城。
這麼每日的忙忙碌碌,各種繁瑣,除了海捕的一次‘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的突破,其他,朱塬明白,終究只是一種量變的積累。然而,短期內無法實現再次突破的情況下,不斷積累量變,也是必須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