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語裡還帶著幾分教訓意味。
不過,隨後,主公又提起,他以往的功績,他還是會記得的。
吳良覺得,有這句話,就更沒甚麼可說。
於是啟程。
對於某個喊出‘送五百年國祚’的世外高人,吳良也聞名已久,還有過小小的交集。但,之前也沒有任何打交道的意思。他喜歡結交儒士,卻不喜歡這種口出妄言的狂人。
然而,到了明州這些日子,吳良也不得不改變自己的想法。
無論是對方做出的那些實實在在的功績,還是近些日子一直在鑽研的對方學問,吳良都可以肯定,那怕那‘五百年國祚’的言語註定無法驗證,但,那確實是一位大才。
大到明明只是一個小少年,整個明州上下,對他卻都是服服帖帖。
私下還與弟弟吳禎聊過
真的是明州‘上下’。
因為,這明州,那怕是某個從一品的海軍都督,都要聽正三品營海使的,吳良隨後也親眼所見,那真是,和言聽計從差不多了。
自己呢?
那少年說,這次勘探黃澤洋,就你們兩個營海副使帶隊吧,也算曆練歷練,於是,他們就聽話地來了。
沒想過要反駁甚麼,本能裡覺得理所應當。
想到這裡,持著望遠鏡觀看浪崗山島方向那一柱煙火的吳良不由搖頭而笑,這件事,本身才是問題所在啊。
或許,有些人,天生就是如此吧。
……
定海,同一天。
午飯後,朱塬短暫休憩就起身出城,先來到西城外剛剛設立的工裝作坊。
老朱同意了朱塬的‘工裝’方案,於是就開始執行。
發生了一些小插曲。
見是高高在上的營海司小大人出現,作坊裡一個做工的婦人忽地扯住一個丫頭上前,嚇得朱塬護衛以為這人是要行刺。
虛驚一場。
原來,婦人想要把女兒送給朱塬當丫鬟,巴拉巴拉的,用朱塬聽不太懂的方言說了一大堆,大概就是誇獎自家姑娘模樣標緻。
確實挺標緻的一個丫頭。
朱塬當然也沒要,院子裡實在都有些裝不下。
再就是正事。
按照曾經的一些理念,大致規範了一下作坊的製衣流程,還解決了一個小問題。
釦子。
這年代也有釦子,但並不流行。
對於百姓而言,所謂的扣子,主要還是繩結編織。
這顯然不適合用在工裝上。
前段時間倒是產生了製作水晶釦子的念頭,不過,工裝用水晶釦子,不現實。和身邊隨從以及作坊官吏討論一番,事情也輕鬆解決。
既然是海邊,就地取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