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看似又複雜起來,但其實並不複雜。
漁戶是元廷法定的一類戶口,與民戶、匠戶、醫戶等類似,而船戶不是。船戶,只是特指民戶中有船的一類。
這也再次聯絡到已經開始的這次大黃魚汛。
沿海漁稅和市舶收入,是老朱最初劃撥給朱塬的營海司兩大財源,用以供應開拓海洋之事。
市舶方面已經搞定。
開設河泊所,朱塬覺得,既然是沿海,應該叫海泊所,近期也才剛剛開始籌劃,畢竟東南各州縣都是去年乃至今年年初才陸續收歸大明版圖,內陸普遍設立專門徵收魚稅的河泊所,沿海暫時還沒有,相關賦稅之前由地方官府代收。
哪怕朱塬其實很看不上這部分稅收,但也需要上心起來。
只是明州一地的漁戶置入明州海洋發展集團,作為一次試驗,其他地區的船戶漁戶,還有明州本地的‘船戶’,依舊還是需要徵稅的。
規則也很快敲定。
因為有參照。
漁戶按戶進行徵收,每戶每年折米一石。船戶按船徵收,每百料每年徵收一石,也就是說,比如300料的漁船,每年交米3石,以此類推。
賦稅不是直接的魚獲。
單位自然也不是朱塬剛剛重新規劃的‘擔’,而是收取米糧,這也是為了簡化。
以及,魚獲很不易儲存。
這也是朱塬特意在明州海洋發展集團旗下又設立明州海產加工公司的原因。這年代,魚獲想要稍長時間地進行儲存,加工,非常重要。
當下主要手段是兩個,醃和曬。
朱塬的計劃,則是側重於烘烤。
烘烤造船木料不划算,但,建造烘窯,對初步醃製的鮮魚進行快速烘乾處理,不僅縮短加工時間,還能夠讓魚獲的儲存期限更長。
於是,這就又涉及到了另外一個問題,燃料。
營海使府邸,轉眼已經是四月初三。
明遠堂。
朱塬這個下午一直就在與營海司諸位下屬討論魚獲加工所需燃料的來源。
短期內,砍伐木材進行加工,問題不大。
因為產量暫時還很小。
但,如果時間拉長,整個明州,包括外海諸多島嶼,都會因為烘烤之事,導致處處荒山裸露。
作為一個力所能及就會去做的實用環保主義者,朱塬可不喜歡看到這種情況發生。
集思廣益之下,事情也很快有了眉目。
山東!
糧船到往山東,如果空船回來,其實是很危險的。
既如此,不如順便運回一些東西。
大家同樣舉一反三,不只是煤炭,還有明州大量需求的鐵礦,乃至,考慮到山東因為戰爭土地大片荒蕪,還可以廣泛種植苧麻。
麻料,同樣是明州急需。
非常急。
江南地區,哪怕看過朱塬的計劃,老朱還是隻同意在有限的荒坡河堤上加大對黃麻、苧麻等作物的種植。
山東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