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罷,董卓把目光鎖定在了一個錦衣紅袍的少年身上。
迎著刺來的目光,袁紹從容答道:“當今陛下,富於春秋,從來未曾有不善之行宣於天下。若行廢立之事,未免不合情理。”
董卓不禁冷笑著說道:“卿難道忘記了靈帝的教訓了嗎?人少時無過,大卻未必不惡,我每每念及此,常常憤恨不已!所以今日卓才特意要為我漢家,擇一賢明之主啊!”
袁紹又說:“此等國家大事,實在非我等所能置喙,還請董公與太傅商議。”
董卓聞言,大手一揮,不屑的說道:“劉氏之事,不足以複議。”
聽到這話,袁紹立刻勃然怒道:“漢家君臨天下,歷四百餘年,恩澤深厚,生民感戴久矣。當今陛下雖然尚且年少,卻從無過失。公欲強自行廢立之事,難道不怕天下人反對嗎?”
董卓見此亦大怒,他按劍而起,對著袁紹厲聲呵斥道:“豎子!天下大事,皆決自我手?我欲為之,誰敢不從?汝以為我手中之劍,不利乎!”
袁紹聞言,也霍然起身,打翻了面前案几,同時倉啷一聲拔出佩劍,向著董卓慷慨說道:“天下有利劍者,豈止董公一人哉?”
言罷,他兩眼怒視董卓,橫劍倒退,快速離開了董府。
當晚,袁紹連夜逃離洛陽,出奔冀州。
袁紹,跑的是很利索,楊越溜得也不慢。
這一次宴會上的情形,著實嚇了楊越一大跳。所以,在回到府邸之後,他便立即著手開始張羅著離開洛陽,同時也勸身邊的朋友們趕緊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最後,在曹操的幫助之下,楊越很快就被放了外任,名正言順的離開了洛陽城。
後來,沒過多久,曹操借刀行刺董卓失敗,逃離京師,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才跑到了陳留。
抵達陳留的曹操,散盡家財,招募義兵,組織起一支五千人規模的義軍,並於十二月在己吾起兵,首倡義旗,號召天下英雄討董。
與此同時,東郡太守橋瑁偽造京師三公文書,散發各州郡,呼籲各地舉兵反董,恢復劉辯的帝位。
初平元年正月,袁紹連同關東各地刺史、太守,會盟討董,於是,董卓令郎中令李儒將劉辯毒殺。
二月,洛陽光復。
再次回到洛陽的那天,是個陰天。
楊越走上往日熟識的街頭,卻認不出昔日的模樣。
烏雲密佈、陰風惻惻的天空之下,曾經盛極一時的洛陽古城,在董卓一炬之下,宮闕萬間都做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