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萬頃坡依舊帶著男人們抓緊忙耕種,女人們繼續留在家裡紡織備飯。閒下來的人就剩下客人東方斐和少年棄生了。
“棄生啊,你真的想學武術嗎?”
“當然,我就羨慕你昨天講的那些殺敵報國的英雄和行俠仗義的大俠?”
“學武可是很辛苦的事啊?”
“我不怕吃苦!東方師傅,你就教我吧!”棄生的態度很堅決,也很懇切。
“這個地方不是太適合煉功啊。”
“我帶你去個地方!”
棄生就帶著東方斐走出城外來到了玄倉水畔。
“這個地方怎麼樣?”棄生竊竊地問。
“前臨玄倉水,背靠無妄山,四月花猶香,萬樹葉新展。”東方斐不由地吟唱起來,“不錯!”
“東方師傅,剛才你吟唱的這四句真好聽。”
“這叫作詩,這兩天我也抽時間教你幾首。”
“你看前面樹林邊這塊空地,平平坦坦的,中間青石板鋪地,踩之堅硬,雜草不生。”
“這兒是幹什麼用的?怎麼沒人呢?”
“這是我們夏天和秋後兩季捕魚時曬網用的,現在是耕種的繁忙季節,所以這兒沒人來打擾,就顯得清靜了。”
“好!就這吧。我今天先教你幾個基本的站樁動作吧。看好了!” 東方斐道。遂後便將武術的基本功樁功傳教給了小棄生。
“這個叫三體式站樁,又叫三七式,站樁式時,身體重量的三成落在前腿,七成落在後腿上,所以你後面的右腿才最累。正所謂‘萬變不離三體式’,三體式是所有武術門派的入門基本功。開始這幾天站一刻鐘就行了,以後要逐步加長站樁時間。要天天站,月月站,年年站。只有煉好三體式這個基本功,打好基礎,學習武術才會有精進。”
“是!東方師傅。”
棄生想著剛才的一招一式,又在那兒煉起來。
“好!你在這兒要邊煉邊體會,我去無妄山那邊看看風景去。”
第三天,他們倆繼續去煉三體式。
“看好了!”
東方斐先在前面做完示範,就叫棄生做,自己則在旁邊糾正他的姿式。一邊糾正一邊繼續講解:“煉好三體式,必須記住三八二十四式口訣,你記住了,這二十四式分別為三頂三扣三圓三抱、三擺三垂三曲三挺。”
“何謂三頂?頭向上頂,有沖天之雄;手掌外頂,有推山之功;舌向上頂,有吼獅吞象之容。”
“何謂三扣?兩肩要扣,精氣通行;手背足扣,周身力雄;牙齒要扣,則筋骨緊縮。”
“何謂三圓?背骨要圓,精神貫頂。前胸要圓,呼吸順通。虎口要圓,外宣勇猛。”
……
東方斐把這二十四式一一講完,並告訴他,一定要記下、背下,以後邊煉邊體會這二十四式,然後就獨自去玄倉水邊看風景去了。
一連三天,東方斐都是在這兒教煉棄生這三體式站樁。棄生不但將二十四式背得滾瓜爛熟,而且三體式也煉得有板有眼,各個要點拿捏的準確到位。
“我說說我的站樁體會好不好?”
“說說看。”東方斐鼓勵他,他也想看看他掌握的程度。
“站樁時,目光遠大,眼神放出去。打拳時,目光盯著指尖或拳根,隨著拳勢而盼顧,餘光仍然要照著遠方。上肢的關鍵點在於拔背,裹、墜肘、伸、頂手;下肢及腰的關鍵點在於夾剪步和三七上勁;周身橫豎,背順勁擰成一體;再經過手抖、腿顫、氣浮的肌肉痠痛關,我今天感覺到了自己進入心靜、意氣貫四梢的狀態。”
棄生的體會讓東方斐頻頻點頭,這個孩子才煉了三天竟然就體會出這麼多了,大大的出乎了他的意料。是塊習武學劍的的好材料啊!心裡不由的喜歡上了這個孩子。不由地又興志勃勃地給棄生講起來。
“你現在才剛剛入門,以後隨著樁功的深入,要在樁中找勁,追求形意的整體勁。練出整勁,一個上步,脊柱帶動,就不僅僅是撞勁了。上中下三盤,用力要達到三盤合一,也就是所謂的整勁!開中有合,閤中有開,陰陽相爭,陰陽相生。要內練須從樁功入手深入。想把握形與意的精華,得在樁功上下苦功夫。作為搏擊入門,樁功站到心清氣爽,內外舒適,就可進行五行單操,並在單操中練樁,交替進行。樁功站得好,不僅拳術基礎紮實,而且一站氣沛周身,掌指、勞宮穴的熱流、氣感,雖處於靜態,卻有抻筋撥骨、調整五臟、驚起四梢之效。站樁要松、靜、自然,四肢百骸要放鬆,內心要安靜,儘量去除雜念,不要刻意追求,也不要稍有感覺就覺得是否得氣、得內勁了,實際上什麼也沒有,可能過兩天,這些感覺就消失了。養氣、練功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成的,臻極境者,一由虛心,一由恆性……”
東方斐講的這些,棄生雖然還不能完全聽懂,但也聽的如醉如痴,越來越崇拜這位東方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