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章 東雍新印象三
楊慎到了澎湖,沒有過幾日,朱厚煌就知道了,朱厚煌親自派人來請楊慎。
楊慎也就跟著船隊南下去南都了。
因為朱厚煌叫的急,楊慎一路上並沒有停留,直接到了南都,用了十日上下。
當楊慎來到新都城,南都的時候,楊慎不由暗道:“好大的地方。”
楊慎是透過水門進入南都的。
南都在臨海的地方,專門鑿的運河,從南都城中經過,此刻人雖然少。可以宏大之極,遠遠就看見城牆,就好像是石壁一樣,聳立在運河兩岸,還有一道長長的鐵門在頭頂之上,看上就好像一個大閘刀,戰時可以切斷水路。
楊慎看得震撼無比,暗道:“此地與京師相比,不遜色多少。”
不得不說,朱厚煌繼承了基建狂魔的基因,自從到東雍以來,他就點開了這一項技能,讓後陸完的加入,讓他們學會大明大規模工程的一套方法,
不要小看這一點。
很多國家根本不知道大工程該如動手的,大明工部的這一套方法,雖然落後,但也管用。陸炳最大功績,一是為開拓東雍島。立下了汗馬功勞,第二就是為東雍培養出一支有朝氣的技術官僚。
沒有陸完在東雍的培養,這一座新都,絕對不是數年之內,能夠建起來的。
當然了,其中也有朱厚煌大量的貢獻。
比如引入數學管理思想,用水泥這種新材料。所以,才能建造出這樣宏偉的工程。
不過,即便是這樣,這一道大鐵閘,也是超出東雍的技術能力的。這麼大塊鐵,橫跨數十里,根本不是現在東雍技術可以完成的。
所以這個鐵閘,不過是包鐵而已。
一進入水城之後,楊慎感覺豁然開朗,終於覺得吳庸臣說,南都是一個大圈子是什麼意思啊?
南都城牆內部,幾乎是一片荒野,不過樹木都被清除乾淨了,要麼成為了燃料,要麼成為建城時候所用的工具。
沒有了林子視野非常開闊,幾乎都能看見,遠處隱隱約約的城牆。
楊慎暗道:“沒有想到,殿下還有這麼好大喜功的一處。”
的確,東雍新都的面積,與大明北京的面積相差不大。從這一點上來說,朱厚煌有和北京別苗頭的想法。
不過,這不是全部。
朱厚煌雖然想靖難功成,入主大明。
但是想是想,事實到底能不能成,就是另外一個問題。
朱厚煌不得不做出自己將在南都終老的備選,而南都就是朱厚煌今後數十年,乃至是雍國數百年的都城了。
並不是朱厚煌不想繼續遠航下去。而是朱厚煌覺得,將周圍這一片群島,全部納入雍國版圖,即便不納入版圖,也必須確定雍王對附屬國的權力,就足夠朱厚煌努力一輩子了。
很多事情都急不得。
比如吞併安南。
朱厚煌早已決定一點一點侵吞安南的權力,將來封黎氏一個爵位,封到別的地方,將安南化為郡縣。連佔城都是這樣的。
屬國體系一定要轉化為封國體系。這都需要時間。
有時候很朱厚煌也在想,他不一定非要當那個皇帝,尤其是面對,將這麼大的版圖納入華夏,將來恐怕是一個國力不下於大明的大國。
自己當開國皇帝,何必去當備受掣肘的大明皇帝啊?
所以南都的興建,朱厚煌是想一次到位,不想如大員那樣,一直有擴建之聲。
很快,南都最精華的一帶出現在楊慎的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