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城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佛門誕生之初。那時佛法還不初世人認可,修佛是不被許可的。
一些虔誠的信徒便在佛光城原先的高山之中聚集,討論佛法。
西域大一統時,第一代婆羅門王登上大寶。定佛門為神聖護國宗教。由那時起,佛門大興。
再說佛光城原先是座高山。許多大德高僧都在此得道。婆羅門王下令,開鑿那座高山,建一尊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巨大佛象。
此事原本並不出奇,但世事難料。工人在山體中開鑿出一具肉身佛。婆羅門王得知後,虔誠供養而置於原地。隨著時間一年年過去,以山體開鑿出的佛像居然會自行生長。
時至今日,便有了如此模樣。至於為何在佛像身上建城?還須提到佛門史上最偉大的高僧“空懸”。是他向第七十三代婆羅門王提議,在佛像身上建城。理由更是奇特,言:佛像逐日見長,終有一天慣通天地宇宙,那時在佛像身上的生靈,可隨它同往極樂佛界。
這些陳年舊事有史可考的、有民間流傳的,混雜在一起便是這般樣子。真象是什麼已再無可能知曉。除非有逆轉時空的大神通。
佛光城的大小街道似袈裟上的紋路,縱橫交錯間排列有序。行走其間到要花費許多體力。沒一一處是平的,上下坡度還較大,正如人生之路,困難而向“上”。
城中之所見之人皆穿僧服,行走坐臥多有佛性。心覺雖擔心師門發生意外,但佛光城有規矩,神通不能使用,光靠兩隻腳發力奔跑,花費的時間可就不少了。
項星也趁著這機會觀察城中的情況。每戶人家堂前都供著各種得樣的佛像,大小、材質不一。他們的房子都差不多,也沒有晉國那種深宅大院,窮苦人家和富貴人家的區別,可能全在供奉的像身上。
道旁沒有商鋪,沒有攤位,也就是說,整個佛光城沒有做買賣的人家,全是佛門禪宗的虔誠信徙。
看的多了,項星難免生起許多疑問,可觀心覺樣子,應當沒什麼心思為他一一解答,只得記在心中,等日後再言。
原本興奮的要死的小未來,面對如此無趣的情景,大失所望的回了石頭中。項星招呼六兒,讓它自個兒玩去,等到了禪門,指不定要打上一架。城中的信仰之力和那座小城一樣,只上而無回潰。
很快,項星準備打架的勁頭被否定了。心覺帶著他們來到佛像口鼻處。倆鼻孔內是四個佛門護法尊神像。
泥胎吐人言:“來者通名。”
“佛門弟子心覺,攜好友項星、胡媚兒迴歸師門。”
四雙眼睛同時發出光芒,照射在項星和胡媚兒身上。片刻後:“可入!”
沒有任何徵兆,三人突然出現在另一個地方。綠樹青水間,寺院廟宇林立,木魚敲擊聲伴著平和穩健的誦經之聲。
抬眼望去,天空中一尊由白雲組成的佛陀影像,慈眉善目。
正是做功課時間,佛門弟子們都在各院中修行。外面只有零零散散的小沙彌在掃地。
離的最近的小沙彌看見心覺迴歸,立刻歡快的跑過來:“小師叔,您回來啦!”
心覺道:“阿彌陀佛,我師傅在哪兒?”
“婆羅門王帶了位客人來,正在禪房會客哩!小師叔,他們是誰呀?”
“中土來的朋友。去幹活吧。晚點兒師叔有禮給你們噢!”
“嗯……”
“二哥,請隨小僧來。”
“好!”項星很享受佛門的環境,清靜而優雅,平和而自然。
去往心覺的師傅的禪房途早,許多小沙彌都歡喜的和心覺打招呼。他都一一回應,皆言有禮物相贈。
時間不長,來到禪房門外,只聽得裡面有人說話:“大師佛法高深,不枉後生萬里尋來。佩服,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