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訓鄭注王涯王璠賈餗舒元輿郭行餘羅立言李孝本
李訓,肅宗時宰相揆之族孫也。始名仲言。進士擢第。形貌魁梧,神情灑落;
辭敏智捷,善揣人意。寶曆中,從父逢吉為宰相,以訓陰險善計事,愈親厚之。
初與茅匯等欲中傷李程,及武昭事發,訓坐長流嶺表,會赦得還。丁母憂,居洛
中。
時逢吉為留守,思復為宰相,且深怨裴度,居常憤鬱不樂。訓揣知其意,即
以奇計動之。自言與鄭注善,逢吉以為然,遺訓金帛珍寶數百萬,令持入長安,
以賂注。注得賂甚悅,乘間薦於中尉王守澄,乃以注之藥術,訓之《易》道,合
薦於文宗。守澄以訓縗粗,難入禁中。帝令訓戎服,號王山人,與注入內。帝見
其指趣,甚奇之。及訓釋服,在京師。太和八年,自流人補四門助教,召入內殿,
面賜緋魚。其年十月,遷國子《周易》博士,充翰林侍講學士。入院日,賜宴,
宣法曲弟子二十人就院奏法曲以寵之。兩省諫官伏閣切諫,言訓奸邪,海內聞知,
不宜令侍宸扆,終不聽。
文宗性守正嫉惡,以宦者權寵太過,繼為禍胎,元和末弒逆之徒尚在左右,
雖外示優假,心不堪之。思欲芟落本根,以雪讎恥,九重深處,難與將相明言。
前與侍講宋申錫謀。謀之不臧,幾成反噬,自是巷伯尤橫。因鄭注得幸守澄,俾
之援訓,冀黃門之不疑也。訓既在翰林,解《易》之際,或語及巷伯事,則再三
憤激,以動上心。以其言論縱橫,謂其必能成事,遂以真誠謀於訓、注。自是二
人寵幸,言無不從;而深秘之謀,往往流聞於外。上慮中人猜慮,乃疏《易》義
六條,示於百辟,有能出訓之意者賞之,蓋欲知上以師友寵之。九年七月,改兵
部郎中、知制誥,充翰林學士。九月,遷禮部侍郎、同平章事,仍賜金紫之服。
詔以平章之暇,三五日一入翰林。
訓既秉權衡,即謀誅內豎。中官陳弘慶者,自元和末負弒逆之名,忠義之士
無不扼腕。時為襄陽監軍,乃召自漢南,至青泥驛,遣人封杖決殺。王守澄自長
慶已來知樞密,典禁軍,作威作福。訓既作相,以守澄為六軍十二衛觀軍容使,
罷其禁旅之權,尋賜鴆殺之。訓愈承恩顧,每別殿奏對,他宰相莫不順成其言,
黃門禁軍迎拜戢斂。訓本以纖達,門庭趨附之士,率皆狂怪險異之流。時亦能取
正人偉望,以鎮人心。天下之人,有冀訓以致太平者,不獨人主惑其言。
訓雖為鄭注引用,及祿位俱大,勢不兩立;託以中外應赴之謀,出注為鳳翔
節度使。俟誅內豎,即兼圖注。約以其年十一月誅中官,須假兵力,乃以大理卿
郭行餘為邠寧節度使,戶部尚書王璠為太原節度使,京兆少尹羅立言權知大尹事,
太府卿韓約為金吾街使,刑部郎中知雜李孝本權知中丞事,皆訓之親厚者。冀王
璠、郭行餘未赴鎮間,廣令召募豪俠及金吾臺府之從者,俾集其事。
是月二十一日,帝御紫宸。班定,韓約不報平安,奏曰:“金吾左仗院石榴
樹,夜來有甘露,臣已進狀訖。”乃蹈舞再拜。宰相百官相次稱賀。李訓奏曰:
“甘露降祥,俯在宮禁。陛下宜親倖左仗觀之。”班退,上乘軟舁出紫宸門,由
含元殿東階升殿,宰相侍臣分立於副階,文武兩班,列於殿前。上令宰相兩省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