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傳達聖旨,言澤潞命帥,不同三鎮。自艱難已來,列聖皆許三鎮嗣襲,已成
故事。今國家欲加兵誅稹,禁軍不欲出山東。其山東三州,委鎮魏出兵攻取。”
上然之,乃令御史中丞李回使三鎮諭旨,賜魏鎮詔書雲:“卿勿為子孫之謀,欲
存輔車之勢。”何弘敬、王元逵承詔,聳然從命。初議出兵,朝官上疏相繼,請
依從諫例,許之繼襲,而宰臣四人,亦有以出師非便者。德裕奏曰:“如師出無
功,臣請自當罪戾,請不累李紳、讓夷等。及弘敬、元逵出兵,德裕又奏曰:
“貞元、太和之間,朝廷伐叛,詔諸道會兵,才出界便費度支供餉,遲留逗撓,
以困國力。或密與賊商量,取一縣一柵以為勝捷,所以師出無功。今請處分元逵、
弘敬,只令收州,勿攻縣邑。”帝然之。及王宰、石雄進討,經年未拔澤潞。及
弘敬、元逵收邢、洺、磁三州,稹黨遂離,以至平殄,皆如其算。
時王師方討澤潞。三年十二月,太原橫水戍兵因移戍榆社。乃倒戈入太原城,
逐節度使李石,推其都將楊弁為留後。武宗以賊稹未殄,又起太原之亂,心頗憂
之。遣中使馬元貫往太原宣諭,覘其所為。元貫受楊弁賂,欲保祐之。四年正月,
使還,奏曰:“楊弁兵馬極多,自牙門列隊至柳子,十五餘裡,明光甲曳地。”
德裕奏曰:“李石比以城內無兵,抽橫水兵一千五百人赴榆社,安能朝夕間便致
十五里兵甲耶?”元貫曰:“晉人驍敢,儘可為兵,重賞招致耳。”德裕曰:
“招召須財,昨橫水兵亂,止為欠絹一匹。李石無處得,楊弁從何致耶?又太原
有一聯甲,並在行營,安致十五里明光耶?”元貫詞屈。德裕奏曰:“楊弁微賊,
決不可恕!如國力不及,寧舍劉稹。”即時請降詔,令王逢起榆社軍,又令王元
逵兵自土門入,會於太原。河東監軍呂義忠聞之,即日召榆社本道兵,誅楊弁以
聞。
自開成五年冬回紇至天德,至會昌四年八月平澤潞,首尾五年,其籌度機宜,
選用將帥,軍中書詔,奏請雲合,起草指蹤,皆獨決於德裕,諸相無預焉。以功
兼守太尉,進封衛國公,三千戶。五年,武宗上徽號後,累表乞骸,不許。德裕
病月餘,堅請解機務,乃以本官平章事兼江陵尹、荊南節度使。數月追還,復知
政事。宣宗即位,罷相,出為東都留守、東畿汝都防禦使。
德裕特承武宗恩顧,委以樞衡。決策論兵,舉無遺悔,以身扞難,功流社稷。
及昭肅棄天下,不逞之伍,鹹害其功。白敏中、令狐綯,在會昌中德裕不以朋黨
疑之,置之臺閣,顧待甚優。及德裕失勢,抵掌戟手,同謀斥逐,而崔鉉亦以會
昌末罷相怨德裕。
大中初,敏中復薦鉉在中書,乃相與掎摭構致,令其黨人李鹹者,訟德裕輔
政時陰事。乃罷德裕留守,以太子少保分司東都,時大中元年秋。尋再貶潮州司
馬。敏中等又令前永寧縣尉吳汝納進狀,訟李紳鎮揚州時謬斷刑獄。明年冬,又
貶潮州司戶。德裕既貶,大中二年,自洛陽水路經江、淮赴潮州。其年冬,至潮
陽,又貶崖州司戶。至三年正月,方達珠崖郡。十二月卒,時年六十三。
德裕以器業自負,特達不群。好著書為文,獎善嫉惡,雖位極臺輔,而讀書
不輟。有劉三複者,長於章奏,尤奇待之。自德裕始鎮浙西,迄於淮甸,皆參佐
賓筵。軍政之餘,與之吟詠終日。在長安私第,別構起草院。院有精思亭;每朝
廷用兵,詔令制置,而獨處亭中,凝然握管,左右侍者無能預焉。東都於伊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