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孝經》、《尚書》、《毛詩》、《周易》、《三傳》,皆父子君臣之要道;
十倫五教之宏綱,如日月之下臨,天地之大德,百王是式,終古攸遵。然多記言,
罕存法制;愚管窺測,莫達高深,輒肆荒虛,誠為億度。每念懵學,莫探政經,
略觀歷代眾賢著論,多陳紊失之弊,或闕匡拯之方。臣既庸淺,寧詳損益,未原
其始,莫暢其終。尚賴周氏典禮,秦皇蕩滅不盡,縱有繁雜,且用準繩。至於往
昔是非,可為來今龜鏡,布在方冊,亦粗研尋。自頃纘修,年逾三紀,識寡思拙,
心昧辭蕪。圖籍實多,事目非少,將事功畢,罔愧乖疏,固不足發揮大猷,但竭
愚盡慮而已。書凡九門,計貳百卷,不敢不具上獻,庶明鄙志所之,塵瀆聖聰,
兢惶無措。
優詔嘉之,命藏書府。其書大傳於時,禮樂刑政之源,千載如指諸掌,大為
士君子所稱。
佑性勤而無倦,雖位極將相,手不釋卷。質明視事,接對賓客,夜則燈下讀
書,孜孜不怠。與賓佐談論,人憚其辯而伏其博,設有疑誤,亦能質正。始終言
行,無所玷缺,唯在淮南時,妻梁氏亡後,升嬖妾李氏為正室,封密國夫人,親
族子弟言之不從,時論非之。
三子,師損嗣,位終司農少卿。
式方,字考元。以蔭授揚府參軍,轉常州晉陵尉。浙西觀察使王緯闢為從事,
入為太子通事舍人,改太常寺主簿。明練鐘律,有所考定,深為高郢所賞。時父
作鎮揚州,家財鉅萬,甲第在安仁裡,杜城有別墅,亭館林池,為城南之最。昆
仲皆在朝廷,與時賢遊從,樂而有節。既而佑入中書,出為昭應令。丁父憂,服
闋,遷司農少卿,賜金紫,加正議大夫、太僕卿。時少子忭選尚公主,式方以右
戚移病不視事。久之,穆宗即位,轉兼御史中丞,充桂管觀察都防禦使。長慶二
年三月,卒於位,贈禮部尚書。
式方性孝友,弟兄尤睦。季弟從鬱,少多疾病,式方每躬自煎調,藥膳水飲,
非經式方之手,不入於口。及從鬱夭喪,終年號泣,殆不勝情,士友多之。
子惲、憓、忭、恂。惲嗣,富平尉;憓,興平尉。
忭,以蔭三遷太子司議郎。元和九年,選尚公主,召見於麟德殿。尋尚岐陽
公主,加銀青光祿大夫、殿中少監、駙馬都尉。岐陽,憲宗長女,郭妃之所生。
自頃選尚,多於貴戚,或武臣節將之家。於時翰林學士獨孤鬱,權德輿之女
婿,時德輿作相,鬱避嫌辭內職。上頗重學士,不獲已許之,且嘆德輿有佳婿,
遂令宰臣於卿士家選尚文雅之士可居清列者。初於文學後進中選擇,皆辭疾不應,
唯悰願焉。累遷至司農卿。太和六年,轉京兆尹。七年,檢校刑部尚書,出為鳳
翔尹、鳳翔隴右節度。丁內艱,八年,起復授忠武軍節度使、陳許蔡觀察等使,
就加兵部尚書。開成初,入為工部尚書、判度支。屬岐陽公主薨,久而未謝。文
宗怪之,問左右。戶部侍郎李珏對曰:“近日駙馬為公主服斬衰三年,所以士族
之家不願為國戚者,半為此也。杜忭未謝,拘此服紀也。”上愕然曰:“予初不
知。”乃詔曰:“制服輕重,必由典禮。如聞往者駙馬為公主服三年,緣情之義,
殊非故實,違經之制,今乃聞知。宜令行杖周,永為通制。”三年,改戶部尚書,
兼判戶部度支事。會昌中,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加左僕射。
大中初,出鎮西川,降先沒吐蕃維州。州即古西戎地也,其地南界江陽,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