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監事,袞上疏以為不可。時朝廷多事,西北邊虜,連為寇盜,袞累上章陳其利
害,代宗甚顧遇之,加集賢院學士。大曆元年,遷禮部侍郎,仍為學士。時中官
劉忠翼權傾內外,涇原節度馬璘又累著功勳,恩寵莫二,各有親戚幹貢部及求為
兩館生,袞皆執理,人皆畏之。
元載之得罪,令袞與劉晏、李涵等鞫之,獄竟,拜袞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太清、太微宮使,崇文、弘文館大學士,與楊綰同掌樞務。代宗尤信重綰。綰弘
通多可,袞頗務苛細,求清儉之稱,與綰之道不同。先是,百官俸料寡薄,綰與
袞奏請加之。時韓滉判度支,袞與滉各騁私懷,所加俸料,厚薄由己。時少列各
定月俸為三十五千,滉怒司業張參,唯止給三十千;袞惡少詹事趙期,遂給二十
五千。太子洗馬,實司經局長官,文學為之貳。袞有親戚任文學者給十二千,而
給洗馬十千。其輕重任情,不通時政,多如此類。
無幾,楊綰卒,袞獨當政。故事,每日出內廚食以賜宰相,饌可食十數人,
袞特請罷之,迄今便為故事。又將故讓堂封,同列以為不可而止。議者以為厚祿
重賜,所以優賢崇國政也,不能,當辭位,不宜辭祿食。政事堂有後門,蓋宰相
時到中書舍人院,諮訪政事,以自廣也,袞又塞絕其門,以示尊大,不相往來。
既懲元載為政時公道梗澀,賄賂朋黨大行,不以財勢者無因入仕。袞一切杜絕之。
中外百司奏請,皆執不與,權與匹夫等,尤排擯非文辭登科第者。雖窒賣官之路,
政事大致壅滯。
代宗既素重楊綰,欲以政事委之。綰尋卒,袞與綰志尚素異,嫉而怒之。有
司議諡綰為文貞,袞微諷比部郎中蘇端令駁之,毀綰過甚,端坐黜官。時既無中
書侍郎,舍人崔祐甫領省事,袞以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兼得總中書省,遂管綜中
書胥吏、省事去就及其案牘,祐甫不能平之,累至忿競。遂令祐甫分知吏部選事,
所擬官又多駁下。時袞散官尚朝議,又無封爵,郭子儀因入朝奏之,遂特加銀青
光祿大夫,封河內郡公。及代宗崩,與祐甫爭論喪服輕重,代相署奏。初換祐甫
河南少尹,再貶為潮州刺史。楊炎入相,素與袞善,建中元年,遷福建觀察使。
四年正月卒,時年五十五。久之。贈左僕射。有文集六十卷。
史臣曰:善人為邦百年,即可勝殘去殺,楊綰入相數日,遽致移風易俗。周、
召、伊、傅,蕭、張、房、杜,歷代為相之顯者,蔑聞斯道也。嘗讀諸集,賞善
多溢美,書罪多溢惡;如楊綰拜相之麻,贈官之制,改諡之詔,則當時秉筆者無
愧色矣。昔趙文子薦士七十,古為美談;崔祐甫除吏八百,人無間言。開物成務
之才,滅私徇公之道可知也。噫!公權餘旬日而薨,貽孫未期年而逝,邃古已來,
理世少而亂世多,其義在茲矣。常袞之輩,不足云爾。
贊曰:公權儒道,貽孫相才。命乎不永,時哉可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