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綰崔祐甫(子植植再從兄俊)常袞
楊綰,字公權,華州華陰人也。祖溫玉,則天朝為戶部侍郎、國子祭酒。父
侃,開元中醴泉令,皆以儒行稱。綰生聰惠,年四歲,處群從之中,敏識過人。
嘗夜宴親賓,各舉坐中物以四聲呼之,諸賓未言,綰應聲指鐵燈樹曰:“燈盞柄
曲。”眾鹹異之。及長,好學不倦,博通經史,九流七略,無不該覽,尤工文辭,
藻思清贍。而宗尚玄理,沉靜寡慾,常獨處一室,左右經書,凝塵滿席,澹如也。
含光晦用,不欲名彰,每屬文,恥於自白,非知己不可得而見。早孤家貧,養母
以孝聞,甘旨或闕,憂見於色。親友諷令幹祿,舉進士。調補太子正字。天寶十
三年,玄宗御勤政樓,試博通墳典、洞曉玄經、辭藻宏麗、軍謀出眾等舉人,命
有司供食,既暮而罷。取辭藻宏麗外,別試詩賦各一首。制舉試詩賦,自此始也。
時登科者三人,綰為之首,超授右拾遺。
天寶末,安祿山反,肅宗即位於靈武。綰自賊中冒難,披榛求食,以赴行在。
時朝廷方急賢,及綰至,眾心鹹悅,拜起居舍人、知制誥。歷司勳員外郎、職方
郎中,掌誥如故。遷中書舍人,兼修國史。故事,舍人年深者謂之“閣老”,公
廨雜料,歸閣老者五之四。綰以為品秩同列,給受宜均,悉平分之,甚為時論歸
美。再遷禮部侍郎,上疏條奏貢舉之弊曰:
國之選士,必藉賢良。蓋取孝友純備,言行敦實,居常育德,動不違仁。體
忠信之資,履謙恭之操,藏器則未嘗自伐,虛心而所應必誠。夫如是,故能率己
從政,化人鎮俗者也。自叔葉澆詐,茲道浸微,爭尚文辭,互相矜炫。馬卿浮薄,
竟不周於任用;趙壹虛誕,終取擯於鄉閭。自時厥後,其道彌盛,不思實行,皆
徇空名,敗俗傷教,備載前史,古人比文章於鄭、衛,蓋有由也。
近煬帝始置進士之科,當時猶試策而已。至高宗朝,劉思立為考功員外郎,
又奏進士加雜文,明經填帖,從此積弊,浸轉成俗。幼能就學,皆誦當代之詩;
長而博文,不越諸家之集。遞相黨與,用致虛聲,《六經》則未嘗開卷,《三史》
則皆同掛壁。況復徵以孔門之道,責其君子之儒者哉。祖習既深,奔競為務。矜
能者曾無愧色,勇進者但欲凌人,以毀讟為常談,以向背為己任。投刺干謁,驅
馳於要津;露才揚己,喧騰於當代。古之賢良方正,豈有如此者乎!朝之公卿,
以此待士,家之長老,以此垂訓。欲其返淳樸,懷禮讓,守忠信,識廉隅,何可
得也!譬之於水,其流已濁,若不澄本,何當復清。方今聖德御天,再寧寰宇,
四海之內,顒顒向化,皆延頸舉踵,思聖朝之理也。不以此時而理之,則太平之
政又乖矣。
凡國之大柄,莫先擇士。自古哲後,皆側席待賢;今之取人,令投牒自舉,
非經國之體也。望請依古制,縣令察孝廉,審知其鄉閭有孝友信義廉恥之行,加
以經業,才堪策試者,以孝廉為名,薦之於州。刺史當以禮待之,試其所通之學,
其通者送名於省。自縣至省,不得令舉人輒自陳牒。比來有到狀保辯識牒等,一
切並停。其所習經,取《左傳》、《公羊》、《穀梁》、《禮記》、《周禮》、
《儀禮》、《尚書》、《毛詩》、《周易》,任通一經,務取深義奧旨,通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