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籍上
夫龜文成象,肇八卦於庖犧;鳥跡分形,創六書於蒼頡。聖作明述,同源異
流。《墳》、《典》起之於前,《詩》、《書》繼之於後。先王陳跡,后王準繩。
《易》曰:“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禮》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
學乎!”學者非他,方策之謂也。琢玉成器,觀古知今,歷代哲王,莫不崇尚。
自仲尼沒而微言絕,七十子喪而大義乖。嬴氏坑焚,以愚黔首;漢興學校,復創
石渠。雄、向校讎於前,馬、鄭討論於後,兩京載籍,由是粲然。及漢末還都,
焚溺過半。爰自魏、晉,迄於周、隋,而好事之君,慕古之士,亦未嘗不以圖籍
為意也。然河北江南,未能混一;偏方購輯,卷帙未弘。而荀勖、李充、王儉、
任昉、祖骱悖源鋂Ф轡牛勒齲悍擲嗑郟菹嘧媸觥;蛭唄跡
為四部,言其部類,多有所遺。及隋氏建邦,寰區一統,煬皇好學,喜聚逸書,
而隋世簡編,最為博洽。及大業之季,喪失者多。貞觀中,令狐德棻、魏徵相次
為秘書監,上言以籍亡逸,請行購募,並奏引學士校定。群書大備。
開元三年,左散騎常侍褚無量、馬懷素侍宴,言及經籍。玄宗曰:“內庫皆
是太宗、高宗先代舊書,常令宮人主掌,所有殘缺,未遑補緝,篇卷錯亂,難於
檢閱。卿試為朕整比之。”至七年,詔公卿士庶之家,所有異書,官借繕寫。及
四部書成,上令百官入乾元殿東廊觀之,無不駭其廣。九年十一月,殷踐猷、王
愜、韋述、餘欽、毋煚、劉彥真、王灣、劉仲等重修成《群書四部錄》二百卷,
右散騎常侍元行衝奏上之。自後毋煚又略為四十卷,名為《古今書錄》,大凡五
萬一千八百五十二卷。祿山之亂,兩都覆沒,乾元舊籍,亡散殆盡。肅宗、代宗
崇重儒術,屢詔購募。文宗時,鄭覃侍講禁中,以經籍道喪,屢以為言。詔令秘
閣搜訪遺文,日令添寫。開成初,四部書至五萬六千四百七十六卷。及廣明初,
黃巢幹紀,再陷兩京,宮廟寺署,焚蕩殆盡,曩時遺籍,尺簡無存。及行在朝諸
儒購輯,所傳無幾。昭宗即位,志弘文雅。秘書省奏曰:“當省元掌四部御書十
二庫,共七萬餘卷。廣明之亂,一時散失。後來省司購募,尚及二萬餘卷。及先
朝再幸山南,尚存一萬八千卷。竊知京城制置使孫惟晟收在本軍,其御書秘閣見
充教坊及諸軍人佔住。伏以典籍國之大經,秘府校讎之地,其書籍並望付當省校
其殘缺,漸令補輯。樂人乞移他所。”並從之。及遷都洛陽,又喪其半。平時載
籍,世莫得聞。今錄開元盛時四部諸書,以表藝文之盛。
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
甲部為經,其類十二:一日《易》,以紀陰陽變化。二曰《書》,以紀帝王
遺範。三曰《詩》,以紀興衰誦嘆。四曰《禮》,以紀文物體制。五曰《樂》,
以紀聲容律度。六曰《春秋》,以紀行事褒貶。七曰《孝經》,以紀天經地義。
八曰《論語》,以紀先聖微言。九曰圖緯,以紀六經讖候。十曰經解,以紀六經
讖候。十一曰詁訓,以紀六經讖候。十二曰小學,以紀字型聲韻。
乙部為史,其類十有三:一曰正史,以紀紀傳表志。二曰古史,以紀編年系
事。三曰雜史,以紀異體雜紀。四曰霸史,以紀偽朝國史。五曰起居注,以紀人
君言動。六曰舊事,以紀朝廷政令。七曰職官,以紀班序品秩。八曰儀注,以紀
吉凶行事。九曰刑法,以紀律令格式。十曰雜傳,以紀先聖人物。十一曰地理,
以紀山川郡國。十二曰譜系,以紀世族繼序。十三曰略錄,以紀史策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