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一
王者司牧黎元,方制天下。列井田而底職貢,分縣道以控華夷。雖《皇墳》、
《帝典》之殊塗,《禹貢》、《周官》之異制,其於建侯胙土,頒瑞剖符,外湊
百蠻,內親九牧,古之元首,鹹有意焉。然子弟受封,周室竟貽於衰削;郡縣為
理,秦人不免於敗亡。蓋德業有淺深,制置無工拙。殷、周未為得,秦、漢未為
非。摭實而言,在哲後守成而已。謹詳前代隆平之時,校今日耗登之數,存諸戶
籍,以志休期。
昔秦並天下,裂地為四十九郡,郡置守尉,以御史監之。其地西臨洮,而北
沙漠,東縈南帶,皆際海濱。漢興,以秦郡稍大,析置郡國。武帝斥越攘胡,土
宇彌廣。哀、平之季,凡郡國百有三,縣千三百一十四,道三十二,侯國二百四
十一,而諸郡置十三部刺史分統之。謂司隸、並、荊、兗、豫、揚、冀、青、徐、
益、交、涼、幽等十三州。漢地東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萬二千三百六十八里。
後漢郡國,百有五,縣道侯國千一百八十六。亦如西京之制,置十三州刺史以充
郡守。其地廣袤,亦如前制。
曹魏之時,三分鼎峙,淮、漢之間,鞠為鬥壤。洎太康混一,尋陷胡戎。南
北分爭,何暇疆理?三百年間,廢置不一。及隋氏平陳,寰區一統。大業三年,
改州為郡,亦如漢制,置司隸、刺史,以糾郡守。大凡隋簿,郡百九十,縣一千
二百五十五,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口四千六百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
其地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東、南皆際大海,西至且末,
北至五原,隋氏之極盛也。及大業季年,群盜蜂起,郡縣淪陷,戶口減耗。高祖
受命之初,改郡為州,太守並稱刺史。其緣邊鎮守及襟帶之地,置總管府,以統
軍戎。至武德七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
自隋季喪亂,群盜初附,權置州郡,倍於開皇、大業之間,貞觀元年,悉令
並省。始於山河形便,分為十道:一曰關內道,二曰河南道,三曰河東道,四曰
河北道,五曰山南道,六曰隴右道,七曰淮南道,八曰江南道,九曰劍南道,十
曰嶺南道。至十三年定簿,凡州府三百五十八,縣一千五百五十一。至十四年平
高昌,又增二州六縣。自北殄突厥頡利,西平高昌,北逾陰山,西抵大漠。其地
東極海,西至焉耆,南盡林州南境,北接薛延陀界。凡東西九千五百一十里,南
北萬六千九百一十八里。高宗時,平高麗、百濟,遼海已東,皆為州,俄而復叛,
不入提封。景雲二年,分天下郡縣,置二十四都督府以統之。議者以權重不便,
尋亦罷之。
開元二十一年,分天下為十五道,每道置採訪使,檢察非法,如漢刺史之職:
京畿採訪使、理京師城內都畿、河東理蒲卅理東都城內關內、以京官遙領河南、
理汴州河北、理魏州隴右、理鄯州山南東道、理襄州山南西道、理梁州劍南、理
益州淮南、理揚州江南東道、理蘇州江南西道、理洪州黔中、理黔州嶺南理廣州。
又於邊境置節度、經略使,式遏四夷。凡節度使十,經略守捉使三。大凡鎮兵四
十九萬人,戎馬八萬餘疋。每歲經費:衣賜則千二十萬疋段,軍食則百九十萬石,
大凡千二百一十萬。開元已前,每年邊用不過二百萬,天寶中至於是數。
安西節度使,撫寧西域,統龜茲、焉耆、于闐、疏勒四國。安西都護府治所,
在龜茲國城內,管戍兵二萬四千人,馬二千七百疋,衣賜六十二萬疋段。焉耆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