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
昔禹得《河圖》、《洛書》六十五字,治水有功,因而寶之。殷太師箕子入
周,武王訪其事,乃陳《洪範》九疇之法,其一曰五行。漢興,董仲舒、劉向治
《春秋》,論災異,乃引九疇之說,附於二百四十二年行事,一推咎徵天人之變。
班固敘漢史,採其說《五行志》。綿代史官,因而纘之。今略舉大端,以明變怪
之本。
《經》曰:“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又
曰:“建用皇極。”《傳》曰:“畋獵不時,飲食不享,出入不節,奪民農時,
及有奸謀,則木不曲直。棄法律,逐功臣,殺太子,以妾為妻,則火不炎上。好
治宮室,飾臺榭,內淫亂,犯親戚,侮父兄,則稼穡不成。好戰功,輕百姓,飾
城郭,侵邊境,則金不從革。簡宗廟,不禱祠,廢祭祀,逆天時,則水不潤下。”
《經》曰“敬用五事”,謂“貌曰恭,言曰從,視曰明,聽曰聰,思曰睿。恭作
肅,從作乂,明作哲,聰作謀,睿作聖。”又曰“建用皇極”,“皇建其有極”。
《傳》曰“貌之不恭,是謂不肅,厥咎狂,厥罰恆雨,厥極兇。時則有服妖,時
則有龜孽,時則有雞禍,時則有下體生上之痾,時則有青眚青祥。凡草木之類謂
之妖,蟲豸之類謂之孽,六畜謂之禍,及人謂之痾,甚則異物生謂之眚,身外而
來謂之祥也。言之不從,是謂不乂,厥咎僣,厥罰恆鱨[,厥極憂。時則有詩妖,
時則有介蟲之孽,時則有犬禍,時則有口舌之痾,時則有白眚白祥。視之不明,
是謂不哲,厥咎豫,厥罰恆燠,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臝蟲之孽,時則有
羊禍,時則有目痾,時則有赤眚赤祥。聽之不聰,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恆寒,
厥極貧。時則有鼓妖,時則有魚孽,時則有豕禍,時則有耳痾,時則有黑眚黑祥。
思之不睿,是謂不聖,厥咎蒙,厥罰恆風,厥極兇短折。時則有脂夜之妖,時則
有華孽,時則有牛禍,時則有心腹之痾,時則有黃眚黃祥。皇之不極,是謂不建,
厥咎眊,厥罰恆陰,厥極弱。時則有射妖,時則有龍蛇之孽,時則有馬禍,時
則有下體代上之痾,時則有日月亂行、星辰逆行。”九疇名數十五,其要五行、
皇極之說,前賢所以窮治亂之變,談天人之際,蓋本於斯。故先錄其言,以傳於
事。京房《易傳》曰:“臣事雖正,專必地震。其震,於水則波,於木則搖,於
屋則瓦落,大經在闢而易臣,茲謂陰動。”又曰:“小人剝廬,厥妖山崩,茲謂
陰乘陽,弱勝強。”劉向曰:“金木水沴土,地所以震。”《春秋》災異,先書
地震、日蝕,惡陰盈也。
貞觀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松、叢二州地震,壞人廬舍。二十年九月十五日,
靈州地震,有聲如雷。二十三年八月一日,晉州地震,壞人廬舍,壓死者五十餘
人。三日,又震。十一月五日,又震。永徽元年四月一日,又震。六月十二日,
又震。高宗顧謂侍臣曰:“朕政教不明,使晉州之地,屢有震動。”侍中張行成
曰:“天,陽也;地,陰也。陽,君象;陰,臣象。君宜轉動,臣宜安靜。今晉
州地震,彌旬不休,臣將恐女謁用事,大臣陰謀。且晉州,陛下本封,今地屢震,
尤彰其應。伏願深思遠慮,以杜其萌。”帝深然之。開元二十二年二月十八日,
秦州地震。先是,秦州百姓聞州西北地下殷殷有聲,俄而地震,壞廨宇及居人廬
舍數千間,地拆而複合,震經時不定,壓死百餘人。玄宗令右丞相蕭嵩致祭山川,
又遣倉部員外郎韋伯陽往宣慰,存恤所損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