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點上,就應該還是從公司的管理制度方面下手。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業界的一位傳奇大拿,號稱最不務正業的3M公司了。
其實在這次大流行病之前,大家對這家公司最深刻的印象,不過就是這是一家生產便利貼,和膠帶的公司而已。
可是等大流行病爆發之後,大家才知道,原來特麼這家公司還是全世界醫用N95口罩的祖宗。
甚至很多病危人員使用的人工肺裡面最重要的過濾片,都是人家生產的。
別看國內有很多企業號稱能夠生產ECMO,可是如果沒有3M公司提供的過濾紙片,那他們的呼吸機一樣沒法正常運作。
而直到這個時候,人們才意識到了這家3M公司的厲害於偉大。
可誰能想到這家最早是成立於明尼蘇達州的公司,創立之初居然是一家挖煤的企業。
他的全稱叫做明尼蘇達礦業與機械製造公司,公司成立之初就是為了挖煤的。
五個創始人投資成立了這家公司,可因為對礦業根本不懂,他們買下的礦區,根本就沒有挖出煤。
只挖出了剛玉!
五個創始人虧得吐血,於是只要買剛玉,而剛玉剛好能被用來製造打磨用的砂輪。
後來他們又在這個基礎上發明了砂紙,並且買的飛起,很快公司就扭虧為盈了。
在後來,他們靠著米國經濟蓬勃大發展的時期,走上了一條迅速發展擴張的道路。
尤其是在二戰時期,他們更是靠著給米國政府生產軍用物資。
不但狂賺了一大筆,還順便積攢了很多原來沒錢實驗的專案。
而在二戰之後,他們正是靠著這個時期的積累,迎來了一個爆發期。
反光紙,遮蔽膠帶,雙面膠帶,玻璃紙,錄音磁帶,錄影帶,用於LCD電視機的光學增亮膜,柔性電路等等……
反正是隻有你想不到的,就沒有他們做不出來的。
而這家公司,也正是靠著這些雜七雜八,看似不起眼的小創造發明,成為了一家年盈利規模300億美元的大公司。
而3M公司之所以能夠發展到今天這樣在全球60多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擁有員工超過9萬人。
擁有6萬個產品種類,年銷售規模超過300億美元的大公司,這一切都離不開公司的奠基人,威廉。麥克奈特。
正是這位二十歲就成為公司總經理的年輕人,提出了著名的百分之十五理論。
這個理論的核心奧義,就是讓公司的研發人員,每週拿出百分之十五的時間,去研究自己有興趣的事。
要知道在那之前,很多公司都是不喜歡公司的員工瞎琢磨的。
那時候米國公司的老闆,大多喜歡員工按部就班的完成自己交代的工作,根本不允許員工浪費時間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如果員工那樣做了,就會被視作是幹私活。
輕則通報批評罰款,寫檢討報告,重了可是要開除的……大家都懂得……
可是這個威廉上任之後,就覺得不能在這樣下去了。
於是他就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想法,讓員工每週拿出百分之十五的時間,去研究自己喜歡的事務。
當然這規則只適用於研發人員……
於是公司很快就有了新產品研磨紗布,再後來就是透明膠帶,然後是遮蔽膠帶,反光膠帶,在之後就是錄音機,磁帶,錄影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