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君都沒想到,他會和於總聊這麼多,而聊得越多,他就越發的瞭解目前國內電子產業的現狀。
說起來,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那就是觸目驚心啊!
說起電子和微電子產業,之前在長三角和珠三角一帶,確實有不少家工廠,專門給國外企業做配套的。
主要都是承接三星,和日本企業的訂單的。
而當年三星和日本企業的入住,也確實是大大提升了國內電子產業的水準。
因為日韓兩家的企業對各家工廠都有嚴格的生產標準,和質檢標準。
甚至可以說是這兩家手把手教會了咱們那些企業,該如何入門現代電子企業的。
就比如生產標準,工廠的標準,以及質檢標準,都是他們派來專員,盯著那些小企業改進,並且嚴格執行的。
否則以那些小企業的態度,能生產出什麼樣的產品,大家應該都懂得。
正是因為日韓企業的訂單,這才養活了那邊大量的電子及微電子企業。
可是現在的問題是,雖然已經二十多年過去了,可是那些企業,卻一直都是乾的最低端的來料加工的活計。
說白了就是日韓的企業出材料,出技術標準,出製造工藝工序流程,然後咱們幫忙加工。
來料加工一干就是二十年,可人家的真本事卻沒學到半分。
這一方面是和那些老闆的個人眼界的原因,因為他們中很多人,從來就沒有真的想要在產業鏈裡力爭上游。
說實話那些年來,那些日韓企業背靠華國的大市場賺了不少錢,而他們下游的這些配件廠,其實也都跟著賺了不少錢。
可惜的是,這些老闆賺了錢之後,並沒想著怎麼在自己的領域深耕,專研技術。
那些老闆因為個人眼界的問題要麼就是迷失了自我,喪失了鬥志,開始花天酒地。
要麼就去一門心思想要賺快錢,成為站在風口上的豬,去玩股票,搞房地產。
在不就是信了什麼成功學大師的邪,拿著錢去搞什麼分散投資,今天看這個行業很賺錢,就投資這個行業乾乾。
明天看那個行業賺錢,又想著去那個行業裡賺點快錢。
反正就是沒多少人願意踏踏實實的,在自己的本專業裡踏實深耕。
在這方面,我們的企業主,確實比日韓兩家的企業主有些差距。
其結果就是導致了現在我們的電子和微電子領域,升級無比的困難。
最近兩年南朝國的企業,因為成本等原因,開始陸續撤出了華國,轉而到南越去投資了。
很多人看到這樣的情況,還在說什麼三桑在華國根本就沒市場,因為他們的手機又貴又難用。
他們根本就競爭不過我們華國的企業!
另外還有一幫不知道怎麼想的短影片播主,總是在短影片裡說什麼南朝國的汽車和我們華國產品比起來,根本就沒什麼優勢。
我們華國品牌現在產品的質量,一點都不比他們差云云。
可其實真正懂行的,聽了他們的話,就只會把他們的話當成一個屁。
他們根本都沒有意識到,南朝國現在的所作所為對華國的傷害有多麼大。
總有一些盲目樂觀的群眾在天天說,我們華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場,這幫外國公司離開我們肯定都玩不轉。
可事實上呢?玻璃大王都已經出來澄清了,我們確實有十四億人口,可我們卻根本就沒有十四億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