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倆哥們投名狀也交了不少了,比如他們倆最近就都購買了不少光洋的機床。
要知道現在光洋可是星火科技的鐵桿小弟,雖然他們沒有星火科技的第二代柔性加工機床技術。
可他們的五軸數控機床,現在那可是槓槓的,質量已經追上的日德的企業。
雖說高精度方面可能比瑞士,和德國的機床還差了那麼一丟丟。
但要說用來民用,那絕對是足夠了。
而且價格還比馬紮克,還有一些德國的機床便宜,現在已經被國內很多企業大量採購了。
而寶馬和大眾購買光洋的機床,這就像當於變相給這家企業打了個廣告。
於是這家機床廠,接到的訂單就更多了。
而寶馬和大眾,也因為和名廚集團傳出的緋聞,現在日子好過了許多。
比如寶馬,他們在龍國的銷量就一直不錯,最近幾年更是有攀升的勢頭。
沒錯,雖然電動車是未來,是大勢所趨,可畢竟燃油車還沒有完全被拋棄。
而且剛剛富起來的一批人,還是有裝逼的需求的,寶馬的產品就很符合那些人的需求。
正所謂有需求就有市場,所以寶馬最近日子過得還算舒服。
不過大眾的日子可就沒那麼好過了。
從前年開始,他們就出現了一系列的事故,銷量更是出現了暴跌的局面。
因為此前大眾的傲慢,再加上國內第一批的情懷消費者的老去。
大眾已經透支了品牌的信仰,現在他們在國內的形象非常一般。
再加上他們對待國內消費者一貫傲慢的態度,這就讓他們的車型去年在國內銷量就少了兩層。
今年他們原本打算退出id系列電動車,來給自己漲漲威風。
哪想到卻被龍國車企按在地上一頓爆錘,畢竟在電動車領域,他們是沒有半點優勢可言。
現在的大眾,已經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如果他們在不調整在龍國的製造和銷售策略,還是用以前那種糊弄國人的態度來玩的話。
那等著他們的只會是更慘的下場。
所以他們現在也急切的想要得到一些電動,或者混動方面的技術補充。
可惜他們自己在這方面真的太拉胯的。
有些人把電動車和混動車想的很簡單,總認為這些老牌車企不是不想造。
而是他們只要想,靠著以前的技術儲備,分分鐘都能造的出來。
這話倒也不假,確實分分鐘都能造的出來,可是品質嗎……
都別說追上特斯拉,就連咱們國內的一些新能源品牌,他們都未必比得過。
就比如大眾的id系列就是最好的明證。
所以他們現在也是緊抱華晨汽車的大腿,就等著他們能給擴散一些技術出來呢。
不過這時候華晨汽車倒也不著急了,按照總集團名廚集團的指令。
他們一定要穩紮穩打,第一步一定要走好。
而他們的目的,可不是衝著什麼大眾寶馬取得。
他們的目標既是國內這些日系汽車,他們的出現就是為了把這些日系車趕盡殺絕的。
只要能打敗日本車,那他們今後在海外就也是無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