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年中,和年終的兩筆獎金,他現在一年能賺到六七十個W,這可是他從來都沒想過的。
別說沒想過,甚至可以說是想哦度沒敢想!
想想看他早前同班的那些技校的同學,現在也有不少畢業的了。
可是那些人在幹什麼?
大多都進了工廠,在流水線上打螺絲,要不就是在服裝廠踩縫紉機呢。
一個月累死累活也就賺個幾千塊,至於月薪過萬,那除了有幾個家境好的哥們以外。
其他的基本都沒戲!那幾個家境好的,也是靠著家裡安排進了好單位。
要麼就是回去接了老爹老媽的班了……
至於像他這樣,工作一年就能一年賺六七十個W的,還真就一個都沒有。
甚至當年他初中時,那些現在已經考上大學的同學,也都沒有。
想想看以前,他那些初中同學,現在也有好多在985,211這種重點高校的。
想想每次在班級群裡,那些人說話的時候,一個個都趾高氣昂的模樣。
甚至他請教點問題,那些人都對自己愛答不理的。
現在他已經不在把他們當成高高在上需要仰望的物件了。
因為他知道那些人就算畢業了,能找到一份好工作,也不一定能比得上自己。
而他也知道,自己算是運氣好,這一步是踩到風口上了。
而他的老師也和他描繪了未來這個行業發展的景象。
像他這種有技術的,尤其是掌握了多種技術的,有經驗,又努力。
那麼就有幾個發展方向,一個就是老老實實在船上幹礦工,和機修工。
因為掌握的技術多,所以將來發展潛力很大,而且船上肯定離不開自己。
自己將來的工資只會更高,但再高也是要有個頂的。
估計到三萬塊就到頂了,當然這是說基本工資,不過今後加上各種出海津貼,加獎金,一個月到時候也能賺到五萬塊。
加上各種獎金,到時候一年能賺八十萬左右。
不過這也就是極限了,再高是不太可能了,除非今後自己帶徒弟。
可問題是以他的資歷和年紀,想要帶徒弟,恐怕最起碼還要在磨鍊個十年。
當然如果自己覺得這個薪資也不錯,那就可以這樣一直幹下去。
而另外一種方向,那就是自己在這個崗位上在磨鍊幾年。
積累到足夠多的技術和經驗,然後報考他們哈工大。
因為再過幾年,他們要開一個雙渠道的考試了。
就等著省城那個技術學院第一批的學員畢業,然後在到崗位上實習兩到三年之後再開。
這也是學校方面早就準備的一次嘗試,就是要把實際和理論相結合。
不光是隻招收高考上來的人才,也要從社會上招收人才。
對人才也實行雙軌制,一些是學術型的,另外一些則是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
而這種實幹型的人才,將來考上大學之後,也是可以往兩個方面發展。
一個是學習理論知識,然後會到原來的崗位上工作。
另外一個就是往設計方面走了,成為新型的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