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哈工大的焊接,和哈工程的鈦合金零部件製造,都成了這兩家學校的王牌專業。
本來哈工大的焊接就是王牌專業,這次更合適獨佔鰲頭,成了國內獨一份。
因為他們在焊接鈦合金領域有了更大的突破。
至於哈工程,則是在鈦合金零部件一次成型的鑄造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
這也是這次,兩家大學能派團隊上船的主要原因。
陳成跟著王老師的團隊,很快就來到了機器人的身前。
然後開始操作,按照王老師的要求,他要把機器人的大腿上的蓋子拆下來。
這個蓋子可是鈦合金的,雖然上面塗了一層厚厚的防鏽漆,可因為長時間在深水區作業。
這些機器蓋子的螺絲緊固處,卻還是出現了鏽跡。
這樣的螺絲以陳成的經驗,那可是最難擰的。
不過現在這都不算事,他把手臂朝上,在手臂上的液晶屏上點了幾下。
很快機器外骨骼的小臂處就傳來一陣聲響,就好像變形金剛一樣。
不一會兒就從那手臂的儲藏格里彈出來一隻風炮,很小巧。
靠這隻風炮,很快他就把那螺絲擰了下來,然後伸手就去掀機器人大腿上的蓋子。
沒想到這蓋子,可不僅僅是螺絲擰得很緊。
甚至在連線處,還已經鏽到了一起。
雖然鈦合金也非常耐腐蝕,可誰讓這些機器人常年在幾百米深的海水裡作業呢。
要知道海水越深的地方,各種溶液的濃度就越高。
裡面會含有各種複雜的海鹽,這些可是有著極高腐蝕度的。
而只要是合金,難免就會有微量元素析出的現象。
而當那些微量元素一析出到金屬表面的時候,被這樣高鹽度的溶液一泡,自然就會發生鏽蝕的情況。
而且因為常年在深水區作業,這些機器人也就是長期在高壓環境下作業。
那幾百米深的水下,動不動就是有幾百個大氣壓那樣打的壓強。
而這些機器人哪怕外殼都是鈦合金的,也耐不住這樣的高壓。
所以輕微變形,還是在所難免的。
所以拆卸這些外殼的時候,就格外的費勁。
因為不光是有鏽蝕,還會有變形。
這要是沒有這些可以放大力矩的機器外骨骼,光靠他們,還真的很難能把這些機器人拆開。
其中一個小兄弟,就是沒用好力氣,因為發力過猛。
一下把機器人胸前的胸甲給掀飛了出去,一下砸到了他對面的一個夥計的頭上。
這時候穿戴外骨骼裝甲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那個小老弟只是頭盔被砸的哐噹一聲,然後人朝後面摔了出去,坐了一個屁蹲兒。
緩了一會兒就好了。
這要是沒穿頭盔,和裝甲,估計這一下,都能讓他住院。
這鈦合金的金屬蓋子硬度,可不是開玩笑的。
這一下要是砸到頭上,就算沒把他腦袋砸個洞出來,頭破血流是少不了的。
而這時,那個老弟卻是安然無恙……